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2024-02-27 04:27:34|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发展“银发经济”既是解决今天老年人的问题,也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创业、就业机会,同时为社会的养老问题提供保障。

  据预测,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重将超30%。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精神等方面的需求都在增长,为老年人服务的市场也在蓬勃发展。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势在必行,但社会提供的各项服务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尚存在差距。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弥补这些差距,专家和读者展开讨论。

  须正视老年人消费需求正在发生的显著变化

 

  “老年餐桌竟然要办储值卡,价格还挺贵,小区老年人都不愿意去社区食堂吃饭。”广西桂林市的刘先生说,个别社区推行的老年餐桌项目其实是将经营外包,商家为了多赢利,菜价高、菜量少,而且菜品油盐重、不适合老年人口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甚至出现充值数千元后老年餐桌突然停办的情况。

  河南商丘市读者何先生来信反映,他的母亲独自居住在农村,今年刚刚住进农村养老院,却遇到不少问题:农村养老机构基础设施较差,老年人居住的房间简陋;护工都是附近村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养老院位置偏远,距离医院有一定距离。“老人住得不开心,说养老院不如家里。”何先生说。

  而在城市,有些养老院只重视对老年人基本生活上的照料和物质方面的关怀,服务方式单一,精神关照和抚慰不足。“养老机构装修得都挺好,住得安稳,每隔一段时间就安排体检和护理,但心里总是空落落的。”陕西西安市的孙旭华说,他早上起床后就一个人看电视、吃饭,顶多和老朋友聊聊天,“这样的生活太单调”。

  就医问诊是老年人生活中无法避开的场景。随着智慧医疗系统逐渐普及,网络一键挂号、自助多功能服务终端机等为患者带来许多便利,但由于不会使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去医院看病成了部分老年人的心病。

  “不会手机挂号的老年人只能去窗口排队,人多的时候要排三四十分钟,有时遇到值班医生不在更麻烦。”四川成都市的宋女士说,不少老年人宁愿自己去药店买药或者去小诊所看病,也不愿去大医院。

  作为老年教育的主阵地,老年大学在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各种因素影响,老年大学也出现了课程供给不足等问题。“别看招生简章说这门课新招45人,实际上基本是老学员续报,留给像我这样的新学员的名额非常少,因为老年大学一般都会优先让老学员报名。”上海市的刘阿姨指着招生简章说,她之前为了上一门课,等了整整3年才成功报名。

  传统意义上老年市场主要关注医疗和养老,而数字时代老年人群的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正发生显著变化,这为相关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提供了难得机遇。

  怎样推动养老机构健康发展,满足老年人更多养老服务需求

  如何解决养老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胜军建议,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

  “子女前段时间签约了田村社区养老驿站的家庭养老照护床位,驿站每周都会安排人帮我跑医院拿药,还能定期安排康复师上门按摩,帮我解决了很多困难。”北京海淀区读者刘女士说。

  海淀区自2020年6月开始实施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政策,田村社区养老驿站作为第一批家庭养老照护服务单位,为符合条件的老人申请家庭床位,通过上门进行生活能力及居住环境评估,给老人制定合理的照护方案并签订服务协议,对有需求的老人家中进行适老化改造,定时为老人提供所需的养老服务。

  为进一步拓展居家养老服务,《意见》指出,鼓励养老机构、家政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培育发展专业助老陪护机构,支持与养老机构共享资源,拓展陪护场景。

  “有关部门应摈弃过去包办包管、高耗低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管办分离的发展思路,由政府出资,委托社会组织或服务团体去经办和运营,政府负责管理和监督。对已在运营的公办养老机构输入新鲜血液,激发其发展活力。”张胜军建议探索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运作模式。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要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有关部门应允许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保持微利,同时给予政策优惠,提升机构服务能力,推动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健康快速发展,满足更多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张胜军说。

  除了完善养老机构建设和服务,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奂平清提出应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各地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亟待健全,当前有的社区和养老机构只注重物质方面而忽视心理抚慰,尤其是陪伴、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服务相对缺少,这样只能做到老有所养,无法做到老有所乐。”奂平清说。

编辑:菲菲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