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朝博物馆可有大看头!4件“魂瓶”充满神秘的色彩!
“魂瓶”是六朝时期的典型青瓷器物。罐型器口上,层层垒加了屋宇、飞禽、双手合十的虔诚人物,造型和元素充满了神秘感。学界认为,“魂瓶”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私家园林,也可能是当时儒释道文化交流融合的体现。在南京六朝博物馆,就展出了南京本地出土的4件青瓷魂瓶。
六朝博物馆展出的4件青瓷魂瓶分别是南京下关狮子山出土的西晋青瓷堆塑人物楼阙魂瓶、南京板桥出土的西晋青瓷堆塑人物楼阙魂瓶、2件同为江宁上坊出土的三国东吴青瓷堆塑人物楼阙魂瓶。
4件“魂瓶”约为50厘米高,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方的器型为典型的“罐”,罐口上沿是一座“雕塑”:几层高的楼阁,还有花草、树木,人物行走其间,点缀有飞鸟、家豚……整个画面既非叙事也非写实,似乎是将六朝贵族生活中的多个元素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南京下关狮子山出土的西晋青瓷堆塑人物楼阙魂瓶,下方有一排僧侣或信众模样的人物,他们盘腿而坐,双手合十于胸前,口部微张,似乎念念有词,更让整座“魂瓶”的画面充满神秘的色彩。
著名考古学家罗宗真在《探索历史的真相:江苏地区考古、历史研究文集》中指出,根据现有的考古发掘,魂瓶只出现于东吴、西晋的墓葬中,而且只发现于长江中下游的江浙与江西边缘地区。魂瓶的“前身”是汉代常见的五联罐,是一种专门用作陪葬的“明器”。他还在《六朝文物》一书中专门对魂瓶进行了分析:魂瓶的造型一般分为:楼阁庭院、谷仓、庙宇、丧葬仪式等几大主题,其中既有实际存在的飞禽走兽,也有虚构的龙凤、仙人、异兽等。
罗宗真认为,魂瓶中表现的丧葬礼仪代表着儒家文化;神禽异兽、羽化升仙的图案代表道家文化;双手合十、顶礼膜拜的人物代表着佛教文化。因此,魂瓶上的雕塑、图案,就反映了当时儒释道交融的文化风潮。
也有专家认为,魂瓶中的楼宇飞禽,也和中国的园林有关。从汉末以来到三国、西晋,六朝早期正是中国私家园林大规模开建的成型时期。六朝时,首屈一指的“土豪”石崇,在洛阳北郊修建了金谷园,以富贵典雅著称于世;稍晚些,“书圣”王羲之在绍兴的园林“兰亭”与友人聚会,大家在聚会上创作的诗被编成《兰亭集》,王羲之又为诗集写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