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王婆”都是作何形象?婚姻这么重要的角色还有公务员?
发布时间:2024-04-11 17:13:14|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作者:张楠

  古代“王婆”都是作何形象?婚姻这么重要的角色还有公务员?

  近日,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景区的“王婆说媒”节目爆火,引得无数期待爱情的单身男女慕名而来,在社交媒体上也受到年轻人的热议和追捧。武汉、西安、郑州等地景区,也纷纷模仿推出类似节目,不少网友感叹“‘王婆’渐欲迷人眼”。记者采访文化学者溯源“王婆”是怎么来的,在重视媒妁之言的古代,他们又是怎么靠一张嘴“盘活”爱情的。

《水浒传》里拉郎配, 比“恋综”还精彩

  青年文史作家侯印国告诉记者,大众熟知的王婆这一形象来自古典小说《水浒传》,在《金瓶梅》等小说中也有很大戏份。有趣的是,在《水浒传》里其实出场过不只一个王婆,比如第六回里高衙内设计诱骗豹子头林冲的夫人,让陆虞候把林冲请去喝酒,再找人跟林夫人说林冲喝酒时忽然倒地,请她快去查看。林夫人听到这一噩耗,急忙去请邻居王婆看家,自己跟人匆匆出门,结果被一路带到了陆虞候家,高衙内早早就在这里等着。再如第二十回,宋江经人说媒娶了阎婆惜,做媒的媒婆也叫王婆,就有了后来“宋江怒杀阎婆惜”的著名桥段。

  最有名的王婆则出场在第二十三回,在通行本中,这一回的标题便是“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王婆住在武大郎家隔壁,主业是开一家茶坊,也兼做媒。西门庆最初看上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便是在这个茶坊里与王婆沟通。

  这个王婆做媒多年,不是一个简单角色。《水浒传》中专门有一首诗来写她,正是说她最善花言巧语,欺左瞒右,“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隋何。只凭说六国唇枪,全仗话三齐舌剑。只鸾孤凤,霎时间交仗成双。寡妇鳏男,一席话搬唆捉对。解使三重门内女,遮么九级殿中仙。玉皇殿下侍香金童,把臂拖来;王母宫中传言玉女,拦腰抱住。略施妙计,使阿罗汉抱住比丘尼;稍用机关,教李天王搂定鬼子母。甜言说诱,男如封陟也生心;软语调和,女似麻姑须动念。教唆得织女害相思,调弄得嫦娥寻配偶。”

  经过王婆撮合,西门庆得以和潘金莲在王婆家中通奸,后来被武大郎发现,又是王婆出计,西门庆找到砒霜交给王婆,再由王婆指点潘金莲将武大郎毒死。武大郎死后,又是王婆前来处理尸体细节。王婆最后的结局,是因为武松的查证,被判剐刑。

  实际上,在宋代话本中,不少媒婆都叫王婆。比如话本《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其中有个王婆“唤做王百会与人收生,做针线,做媒人,又会与人看脉”。在后代话本小说中,也经常有叫王婆的媒婆出场。比如明代话本《包公案》,清代小说《施公案》中,都有兼职说媒的王婆出场。

古人婚姻的重要角色, 媒婆还有公务员?

  盘点来看,俗话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媒婆这个行当有着悠久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媒人这样的职业。《周礼》中关于婚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以及迎亲等程序,后人也称之为“六礼”,在纳采之前,一般还有“下达”之礼,即男方先遣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许之,而后男方才又遣媒人到女家纳采,即赠送采礼。《孟子·滕文公下》中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可见当时媒人已经是婚姻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古人也经常把媒人雅称为“伐柯”,这一典故出自《诗经》。《诗经・豳风》中有一篇《伐柯》,其中说“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就像砍柴需要斧子一样,娶妻就需要媒人。因此后人用“伐柯”作为媒人的典故。此外“冰人”“红娘”也都用来指代媒人。西晋时期有位令狐策,做梦梦见自己站在冰上,和冰层下面的人说话。出身敦煌的术数名家索紞跟他解梦说,冰上代表阳,冰下代表阴,在冰上向冰下说话就是为阳语阴,是媒介之事,所以这个梦寓意着你将要为人做媒。因为这段传奇故事,后人也将媒人为冰人。

  自唐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婚姻“必用媒”载入律法。媒人的身份有两类:官媒及私媒。官媒,顾名思义是为官府充役的媒者。中国自周代起国家就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职官——媒氏。《周礼》中对媒氏的职责也做了规定:“媒氏,掌万民之判”,也就是让适龄男女结合的意思。具体来说,它的职责包括:根据出生文书,催促年满30岁的男子和年满20岁的女子成婚;仲春佳月,组织男女婚嫁;掌握聘礼的数量;禁止不合礼制的冥婚等。

  官媒是为其所从属的官府中人家说媒,而一般民间婚嫁的撮合任务,便主要由私媒承当。明清时期,职业化的私媒盛行于民间,平民百姓的婚嫁一般都通过私媒完成。不可否认,在封建时期,媒人对于维护婚姻制度、提高婚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除了“三姑六婆”, 月老早就定下“前世姻缘”

  侯印国说,红娘最早出自唐代文学家元稹创作的传奇《莺莺传》,也称之为《会真记》,讲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故事。金代董解元的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到了元代,王实甫又在前面两部作品的基础上创作了著名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给故事以完美的结局,其中有“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著名台词,红娘这个角色也更加有影响。

  宋元时期,还开始出现“三姑六婆”这一说法,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三中说“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媒婆就是其中之一。三姑六婆出入女性内闱,往往传播口舌是非,所以在明清小说中往往是负面形象。在著名的《朱子治家格言》中,就特别强调“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红楼梦》中,便有“三姑六婆,大户人家不应听其走动”“那三姑六婆是再要不得的”之类的句子。

  其实众所周知的“月老”一词,就来源于唐代传奇《定婚店》,指的是男性媒人。给唐代大龄单身男青年韦固,指点爱情方向的是一位老人,“有老人倚巾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 原来老人并非世间之人,而是“主天下之婚牍”的幽冥之人。他的袋子里有条红绳子,“以系夫妇之足,及其坐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月下老人还语言说,你的老婆此刻才三岁,要等到她十七岁你们才会结婚,并且表示你和这个三岁孩子红绳已经绑定了的。随后一番“杀妻”,兜兜转转仍逃不脱前世缘定。

编辑:涵雨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