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国内第7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1.56%,预计汽柴油上调75元/吨,折算为0.06元/升,加满50升将多花3元,调价窗口5月30日24时。
4月至今,国际油价进入下行通道,呈现出震荡向下的态势,当前的走势会否延续到下半年?
国际能源署(IEA)在其最新的月度报告中警告称,今年下半年将出现石油短缺情况,届时石油需求将比供应高出近200万桶/日。
受供需格局影响,下半年国际油价或掉头向上,震动走势将影响国内市场,需加大保供稳价力度,要在价格波动中把握住市场机会,努力降低石油进口成本。
需求回升
全球经济缓慢回升刺激原油需求。IEA在月报中表示,预计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比2022年增加220万桶/日,升至创纪录的1.02亿桶/日,较4月的预测上调了20万桶/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继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联合国发布《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3%,比1月份报告上调0.4个百分点,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为5.3%,上调0.5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增长向好有望推动全年原油需求高于年初预期。但考虑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电动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作用逐渐增强,加上OPEC国家留有较强的供给调节能力,下半年国际石油市场大概率不会出现单边走势,国际油价仍将维持震荡态势。
2023年上半年,美国两家区域性银行的破产事件,影响到国际油价的走向。在消息传出后,国际油价连续下跌,并跌破10%,OPEC国家后期采取了连续减产的措施,推动国际油价回升。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所所长王利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当前供需的基本面看,国际原油的价格走向并没有超出年初的判断,全年将呈现出“先低后高”的走势,考虑到OPEC国家的自愿减产计划将从5月实施到12月,将对下半年的国际油价形成支撑力。
今年年初,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在对外发布的报告中称,2023年国际油价将在80-90美元/桶之间波动,上半年的油价处在75-85美元/桶之间。
王利宁坦言,今年国内市场需求向好,下半年国际油价或在85-90美元/桶之间波动。但由于全球经济增速一般,经济对油价的拉动没有那么强,全球原油价格整体上将低于去年。
IEA预计,2023年中国石油需求增幅将达130万桶/日,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中国将占全球需求增长的近60%,加上印度和中东的需求增长前景,发达国家的疲软需求将被抵消。
李继峰表示,2022年以来国际石油供需格局仍处于调整之中,国际油价尚没有显现单边走势迹象。俄乌冲突走向、美债及通胀走势、中东地缘政治走势等不确定性因素仍会导致国际油价宽幅震荡。
油价震荡
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已经冲击到石油市场,转型加速将影响原油需求。
王利宁指出,石油企业看到需求下降后将不敢投资,石油产量将下降,需求与产量的变化,将使得原油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此外,地缘政治因素也是影响下半年油价走向的关键因素。其中,乌克兰危机将对国际油价走向产生影响,短期影响油价走向,长期将影响全球原油的供需格局。
此前英国石油公司(BP)曾表示,要在2030年将油气的年产量下降到150万桶/日,但在俄乌冲突爆发后,BP调整了产量目标,决定提高2030年原油产量目标至200万桶/日。在王利宁看来,这说明油气行业在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对未来持探索态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不断调整和修正原油的能源政策。
受到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影响,从国际原油的价格传导到终端的产品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差对中游的炼化企业和化工企业影响比较大。加上今年化工品市场不景气,不少企业都处在亏损边缘,当原油价格偏高时,将面临较大的上游原材料涨价压力。
王利宁坦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做大油气行业“蛋糕”,如果下半年国内经济能保持一定的增速,带动下游化工原料的需求,就能消化掉一部分高油价带来的成本。与此同时,炼油和化工企业要做好应对寒冬的准备,一方面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另一方面要做好差异化多样化的布局,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李继峰说,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高,进口成本受到国际油价和海运费波动的双重影响。2022年原油进口的平均成本约4793元/吨,同比增长48%。今年面对国际油价震荡走势,更需加强保供稳价能力,在价格波动中把握住市场机会,努力降低石油进口成本。
王利宁指出,当前全球的原油库存处在相对低位,俄乌冲突的走向是否会影响到俄罗斯的原油出口量,以及OPEC国家的减产政策是否会出现变化,都会影响到下半年的原油价格走向,同时还要关注美国经济的走向,少数银行破产是否会引发全球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