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冻伤的水果也是由水果细胞破损造成的,与碰伤的水果类似,只要冻伤程度不重、未滋生微生物,食用冻伤的水果还是相对安全的。我国北方就有很多人喜欢吃冻梨、冻柿子。如果水果已经发生了霉变腐烂,不但可能有青霉等霉菌附着,更可能有霉菌毒素扩散到果实的其他部位,食用即使外观正常的部位也未必安全。所以,只要发现水果发霉了,别心疼,赶紧扔掉!
盛夏虽过,盛夏美食的诱惑依然还在。从小龙虾、烧烤的诱人香气到啤酒的冰凉爽口,再到色彩斑斓的美味冰品以及各种开胃凉拌菜,每道美食都让人难以拒绝。然而,我们在尽情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警惕食源性疾病,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当心食物埋下的健康“地雷”,例如,烂了一部分的水果……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致病因子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性、感染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地讲,食源性疾病就是通过吃而引发的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由食品污染引起的,污染的致病因子包括微生物类(如细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真菌及真菌毒素等)、化学类(如重金属、农兽药残留等)、物理类(如有放射性核素)等,此外还包括有毒动植物 (如有毒河豚、有毒蘑菇等)。
食源性疾病有哪些症状?
根据食源性疾病的类型不同,症状也有点区别。
细菌性食物中毒
大多数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吐下泻”,有时还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食源性寄生虫感染
而寄生虫引发疾病,根据寄生部位而不同,寄生在大脑会出现神经性系统症状,寄生在眼部会出现眼部症状。
化学性中毒、动植物性毒素中毒
化学性致病因子、有毒动植物、工业用酒精等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多,可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脏器或全身受损的症状和体征。
哪些食物容易引发中毒?
剩饭剩菜、凉拌菜
剩菜剩饭放置时间长,凉菜没有经过充分的加热,都很容易导致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污染,尤其夏季温度高,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更快,污染会更严重。
发芽的土豆
发芽的土豆或者绿色、没成熟的土豆里面含有大量龙葵素,食用后会刺激胃肠道黏膜,麻痹呼吸中枢,对人体有害。对于发芽的土豆,及时挖掉芽眼也不能保证去除龙葵素,保险的做法还是把这样的土豆直接扔了别吃。
没有熟透的四季豆
四季豆、豆角、扁豆等鲜豆类蔬菜,因为含有植物红细胞凝集素、皂素等,如果加热不到位,吃了也容易导致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等症状。对这类食物,充分加热是关键。
变苦的葫芦瓜
常吃的蔬果里西葫芦、黄瓜、丝瓜、瓠子等都是葫芦科的。他们在特殊条件下(如低温、高温、弱光、干旱等)会产生一类发苦的有毒物质——葫芦素,它能让人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受损、毛发脱落等,重者可导致死亡。如果吃到巨苦的这类瓜,赶紧扔了别吃了。
新鲜黄花菜
新鲜的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具有一定毒性,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别吃鲜黄花菜,在正规市场买已经处理好、包装好的干黄花菜更保险。
有霉斑的水果
水果之所以容易腐烂,是因为多数水果都是汁多糖多,而这种环境恰恰十分适合霉菌繁殖。水果发霉后,即使没有腐烂的部分,也仍然可能存在各种霉菌毒素,所以,除去腐烂的部分也还是不建议食用。
变苦的坚果
苦杏仁、苦桃仁、李子仁、苹果仁中含有氰苷类毒素。想吃果仁还是选择市场上质量更有保障的坚果,不要自己闲着剥水果里的果仁出来吃。另外发现坚果变苦了也千万不要食用,可能已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久泡的黑木耳
不要吃隔夜或泡发时间过长的黑木耳或银耳。黑木耳、银耳如果感染椰毒假单胞菌,经长时间存放可能产生毒素米酵菌酸,米酵菌酸的耐热性极强,普通烹煮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中毒重则可导致死亡。
腌菜、咸菜
腌菜、咸菜由于存放时间长,易混入各种细菌,这些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其中的硝酸还原酶会将蔬菜中本身存在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潜在致癌物,同时本身还有一定的毒性。过量摄入可出现腹痛、呕吐、缺氧、呼吸障碍等中毒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