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44亿人次 日均发送旅客1800万人次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9:08|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从目前售票数据看,今天长三角多地去往北京、广州、福州、厦门等中长途方向客流开始攀升;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中心、副中心城市往来扬州、连云港、盐城、黄山等旅游城市间的客流也有小幅增长;其他城市抵达沪、宁、杭、合、甬等地的客流较平日增长明显。记者了解到,针对“五一”假期运输期间客流大幅增长的实际,长三角铁路采取基本运行图方案、“五一”临客方案、应急方案三个批次安排运力;在启用高峰线的基础上,适需增开192.5对旅客列车。其中,安排开行夜间动车组列车133对。

  据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消息,铁路五一小长假运输今日全面启动,自4月29日至5月6日,为期8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44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800万人次;5月1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2100万人次。

 

  今年五一小长假,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服务举措,为假日期间旅客平安有序温馨出行提供可靠保障。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预计长假首尾长途客流为主、中间短途客流为主。来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最新统计,截至今天8时,已售出五一小长假运输期间火车票7300万张,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西安、南京等热点旅游城市和北京至上海、西安至成都、广州至南宁、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太原等热门区间客流相对集中。

  统筹利用运输资源,加大客运能力投放。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2000余列,较日常增加1800余列。采取加开高铁动卧列车、动车组重联运行、普速旅客列车加挂车厢等措施,及时增加热门区域、线路和时段运力投放,日均安排增开跨铁路局集团直通旅客列车360余列。组织各地铁路部门运用铁路12306大数据,实时跟踪假日客流运行情况,灵活增开管内临时旅客列车,满足中短途旅客出行需求;在热门旅游城市间开行各具特色的旅游专列,与景区、酒店联动,打造消费新场景,助力假日旅游经济发展。继续开好公益性“慢火车”和乡村振兴列车,方便沿线群众出行。

  落实便民服务举措,提升旅客出行体验。用好铁路12306候补购票、在线选铺等功能,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出行需求,科学制定售票策略,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遏制第三方平台恶意抢票行为,保障铁路12306系统安全平稳运行,提升旅客购票体验,营造公平公正的购票环境。巩固车站“畅通工程”,全面优化换乘流线,增设进出站通道,在主要车站增加客运服务力量,加强旅客引导组织,动态增加安检验证通道,确保安全有序进出站。做好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服务,强化线上预约管理,提高线下响应效率,提供绿色通道和爱心服务。优化站车餐饮服务,丰富食品种类,提升口感品质,实行优惠价格,努力为旅客提供“一盒好饭”。加强与公交、地铁、出租车等交通方式协同联动,确保有序接驳,让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精心做好货物运输,服务经济平稳运行。发挥大秦、浩吉、瓦日、唐呼等主要货运干线铁路作用,大力开行万吨重载列车,保障电煤供应,确保全国371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量稳定,全力保障重点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需求。加强粮食、化肥、节日物资等关系国计民生重点物资运输组织,实行精准保供、优先运输。开好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保障国际供应链安全畅通。发挥全国40个铁路物流中心作用,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铁路物流服务品质和效率,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强化应急保障能力,确保运输安全畅通。为应对突发客流,在全国铁路各枢纽地区储备一定数量的备用客车车辆和乘务人员,随时准备上线运行,做到应急有备。提前开展设备线路、接触网、通信信号、动车组等设备设施检修维护,确保假日运输期间状态良好。针对极端天气、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场景,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完善工作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最大限度降低对运输秩序和旅客出行的影响。

  铁路部门提示,铁路12306网站(含手机客户端)是官方唯一火车票网络售票渠道,请广大旅客朋友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购票。铁路部门将根据客流需求和车票预售、候补购票情况,灵活动态安排运力投放,有出行需求的旅客请留意车站公告,或通过铁路12306网站(含手机客户端)查询列车开行信息。节日期间,铁路旅客集中出行需求大,请旅客朋友合理安排行程,尽可能错峰出行,预留充足时间进站候车,严格按照车票规定的始发、终到站乘车,旅途中加强自身健康防护,共同维护良好出行环境。

编辑:菲菲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