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24年的面包店:曾经的老外夫妻俩也已成为“老南京人”
发布时间:2022-09-27 10:33:41|来源:紫牛新闻|作者:闫春旭

 

多少人还在一直想着寻找儿时的记忆?或是一缕醇香的气味,或是哪家仍在生产的小零食,或是这家开了24年的面包店。

“刚来南京的时候,我觉得南京这座城市不大 ,我的学校在汉中门那里,在我印象里,28年前南京城的边界就止于汉中门的城墙,城墙之外的地方就非常荒芜了。”他清晰地记得,当时南京只有两座高楼,一座是金陵饭店,另一座是古南都饭店。
 
在南京有一家“云中食品店”,因为面包的欧洲风味很正宗,吸引了众多外国留学生,大家常常三三两两地坐在临街的餐桌旁,一边吃着三明治,一边聊天。这家“云中食品店”已经在南京开了24年。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去店里打卡的照片,配文“开了24年的面包店,太不容易了,是小时候的味道!”引起网友一波“回忆杀”。
 
面包店的店主贺杰克和卡明丽一个来自德国,一个来自比利时。24年前,因为对中国的热爱,他们在南京开了一家面包店。如今,面包店已经从一家变成了3家,两位“老外”也变成了“老南京人”。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见到了贺杰克和卡明丽,听他们讲述在南京创业开面包店的故事。
 
南京一家面包店成网红
 
是留学生24年前开的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一家面包店成为网友频频打卡的“网红面包店”,因为这是一家由“老外”夫妻开了24年的面包店。两位老板不仅汉语说得好,做的面包更是因为正宗的欧洲风味而吸引了很多食客。网友说:“开了24年的面包店,太不容易了,是小时候的味道。”“一家承载着青春记忆的面包店!”
 
 
当年的云中食品店
 
9月26日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云中食品店”。店里生意还不错,几位附近的市民带着孩子坐在门前的椅子上玩耍,一位在店里购买面包的阿姨告诉记者:“他家的面包非常好吃,我经常陪着女儿来买。”
 
这家面包店不大,有上下两层,60多平方米,大多数餐桌上都坐满了顾客,还有一些顾客在排队购买面包。这家网红面包店的老板是53岁的德国人贺杰克和49岁的比利时人卡明丽,夫妻俩已经经营这家店24年了,他俩也逐渐从“老外”变成了“老南京”。
 
贺杰克告诉记者,1992年,他陪朋友来南京学习针灸,一年后,他和朋友学成归国。但因为被这里深厚的文化和友善的居民所吸引,第二年,贺杰克又回到南京,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了3年中医。
 
1997年,贺杰克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西餐厅,“因为想吃家乡的美食,就想着能不能开个店做西餐,就请了外国厨师,从国外进口原料。大概那个时候老外开的西餐厅比较少吧,吸引了很多南京顾客,生意还不错。”贺杰克说,开了一年左右,餐厅的合伙人回国,餐厅就关门了,“但是我舍不得离开,于是1998年8月,我又用积蓄开了一家面包店,取名‘云中食品店’,卖正宗的欧式面包、冰淇淋。”
 
创业期间收获了爱情
 
店主变成了“老外夫妻”
 
贺杰克说,开餐厅的过程里,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卡明丽,“1996年那会儿我正在筹备开餐厅,因为需要从意大利进口设备和原材料,语言不通成了难题。在寻找意大利语翻译的过程中,认识了卡明丽。”卡明丽告诉记者,因为喜欢中文,她从比利时来到南京大学深造,“当时在南京的外国人比较少,我和贺杰克一见如故,最开始帮助他翻译意大利语,后来还和他一起创业。”
 
 
贺杰克和卡明丽
 
贺杰克告诉记者,两人一起先开了餐厅,餐厅关门后,又一起经营起了“云中食品店”,“我专注于食品的生产工作,卡明丽负责门店管理和公司财务。”
 
贺杰克回忆,最初店面开起来很不容易,“有些原材料买不到,需要从德国空运过来。所以我们给店取名‘云中’,意思就是材料都是从‘云中’而来的。”贺杰克笑着说,因为自己是个吃货,对食品质量和风味的要求都很苛刻,必须“原汁原味”,“所以我一直想在南京打造出‘最正宗’的欧洲风味面包。”
 
卡明丽说,在开店的过程里感觉到贺杰克做事特别认真仔细,“比如做沙拉要用原料,他跑了好几个市场都没有找到,最终联系了国外的卖家,发最新鲜的过来。”店面刚刚开起来的一年里,他俩的工作强度特别大,“基本上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在店里,要研究面包的品种,核算成本以及招聘员工等琐事。”因为朝夕相处经营面包店,贺杰克和卡明丽的关系越来越好,渐渐地从好友变成了爱人。
 
 
贺杰克和卡明丽感情很好
 
从“老外”变成了“老南京”
 
南京就是共同选择的家
 
第一家店生意还不错,几年后,他们又连续开了两家分店。“有一家在南大附近,因为卡明丽是南大校友嘛,所以就在南大附近开了一家。很多留学生会来光顾。我们的价格比较便宜,并且留学生们还能来用英语或者德语和我们闲聊几句。所以不知不觉,我这里成了很多留学生的‘大本营’。”贺杰克说,因为面包店,认识了很多“老外”朋友,所以开店不仅带来了收入,而且还增添了不少乐趣。
 
 
贺杰克夫妻俩和留学生们
 
如今的贺杰克和妻子,不仅拥有了3家面包店,还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儿子17岁,女儿13岁,兄妹俩就出生在南京,和本地小朋友一起念书,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卡明丽说:“常常有人问他们俩,你是哪里人?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南京人。”
 
“刚来南京的时候,我觉得南京这座城市不大 ,我的学校在汉中门那里,在我印象里,28年前南京城的边界就止于汉中门的城墙,城墙之外的地方就非常荒芜了。”他清晰地记得,当时南京只有两座高楼,一座是金陵饭店,另一座是古南都饭店。
 
贺杰克感慨道,生活在南京这么久,感受到最大的变化就是城市在不断扩大,高楼越来越多,城市公共交通的触角伸得很广,“现在也不需要再从德国空运原材料,很多地道的原材料我们在南京就可以买到了!尤其是生产面包的酸奶、牛奶在超市随手可以买到,而且非常新鲜,品种丰富,每次都挑花了眼。刚开始开店时,我们还是学生,只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没想到坚持到了现在,如今把它经营下去已经成了一份责任了。”
 
 
贺杰克夫妻和两个孩子
 
卡明丽说,店里生意好的时候,她的手机一直响,都是客人急着要订面包,“有时候还会有老顾客来晚了,看到店里的面包卖空了,就很遗憾地说明天一定要早点来!还有以前在学校上学的学生,上学的时候来过,毕业很久了又过来这里,每次看到这样的老顾客,我们彼此都很感动,我们店见证了他们从学生到工作,他们也见证了我们店越开越大!”
 
卡明丽补充道,开店这些年,因为有南京老顾客们的支持,所以一直能维持。最近两年,受到疫情影响,销售额有些下跌,“虽然这给我们的生意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也让我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家人朋友在一起。”
 
采访的最后,贺杰克说,在他们看来,他们都有两个家,一个出生的家,另一个是自己选择的家,南京就是他们共同选择的家,“我们是老南京啦!有好多人问我们为什么选择留在南京生活,其实我也说不上来,大概就是这里很好的绿化,友善的人吸引了我们,我们在这座城市生活得很舒服,用中文来说就是一种缘分。”
 
紫牛新闻见习记者|闫春旭
编辑:涵雨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