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建文明城市,脏车不能进城。“脏车不能进城”说,是为了空气质量与市容环境,而此说之所以引起争议,就是其中的逻辑关系未必清晰可辨。
“未经清洗或车身外表有明显污迹、灰尘或泥土,车顶有积尘的;轮胎、挡板、底盘沾带泥土的;不得在巧家县城区道路上行驶。” 近日,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脏车出入城综合治理的通告》,引发外界热议。3月31日,巧家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回应称,此前巧家县空气质量曾因排名倒数而被点名通报,此次根据县政府要求更新公告,是为了城区的空气质量、市容环境。(据4月1日上观新闻)
“脏车不能进城”说,是为了空气质量与市容环境,而此说之所以引起争议,就是其中的逻辑关系未必清晰可辨。诸如,什么样的车叫“脏车”,根据上述《通告》,“脏车”被定义为:车身外表有明显污迹、灰尘或泥土,车顶有积尘的;车辆号牌被尘土遮挡无法识别的;轮胎、挡板、底盘沾带泥土的;车辆排放污水、流体物质,影响市容环境的;存在“抛、冒、滴、漏、撒、扬”的;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得进入城区道路的情形。
根据这个规定,估计没多少车辆能免于“脏车”的定义,因为“车顶有积尘”“轮胎、挡板、底盘沾带泥土”这类情形很难长时间避免。刚洗净的车子,只要停了几天,估计车顶上就会有“积尘”,如果停在树下,一夜之间就可能洒满落叶甚至是鸟粪之类,就“脏了”。谁又能保证车子“轮胎、挡板、底盘”不会沾带点泥土?要进巧家县城还真不容易,得天天检查一下车子,三天两头洗一下车子才行,那得花多少功夫来洗车,频繁洗车浪费钱不说,也浪费水啊。
《通告》明确,此举是为切实维护城市市容整洁,有效防治道路扬尘污染,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助推巧家县国家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这就暴露出常见的为了文明创建、为了空气质量而过度执法的通病。这类不切实际的要求多有报道,诸如,为了文明创建,“藏起”街头的共享单车,统一没收沿街居民种养的花卉,以免影响市容环境;为了空气质量,不让柴火做饭,不让烧煤取暖……
治污也好,文明创建也好,群众都能理解,也举双手赞成,老百姓反感的是避重就轻,重拳打错了地方。如果一治污就影响民生,就难免让人费解。相关治污与文明创建的举措屡屡引起争议,说白了就是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在作怪,不从实际出发,一刀切的搞法影响民生。
巧家县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称,2020年时,巧家县的空气质量因排名倒数,被通报批评。最近几年加强管理之后,空气质量好了很多。
难道一禁止“脏车”进城,空气质量的好转就立竿见影?以前空气质量欠佳,都是“脏车”惹的祸?车辆扬尘影响空气质量,得看什么情形。一般而言,普通车辆在柏油或水泥路面上行驶,是难以“尘土飞扬”的,除非是渣土车之类抛洒或路面本身有尘土。治理“脏车”,管住容易“抛、冒、滴、漏、撒、扬”的相关车辆,做到路面整洁,这是应有之义,无可厚非。
“脏车”要不要洗,也没有疑问。但治理“脏车”如果一刀切,就有点不问青红皂白,实际执行中,也会因主观判断而走样。就如前面所述的,什么情形下才叫“脏车”,这个认定标准本身就难以精准,也就不好落地,会引发操作上的困扰。
可以倡导车主养成爱护车辆清洁的习惯,对容易“抛、冒、滴、漏、撒、扬”的相关车辆进行规范,也是有必要的。但对私家“脏车”,不听劝的就要处罚,这个于法无据,因为车身脏不脏、轮胎是否可以带泥,还真没有哪条法规说不行,真不知处罚的底气从何而来。
目前,当地已删除了此前发布的这份《通告》,也说明认识到“脏车不能进城”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何让相关规定更接地气、更符合实际与群众期待,就事关决策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