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黄金地段旧改,她留门牌作纪念
发布时间:2022-07-30 10:38:26|来源:上观新闻|作者:黄尖尖

 上海市中心黄金地段旧改,她留门牌作纪念

 
金陵东路381号,新中国上海第一个居委会宝兴里的所在地,黄祖菁是第一任居委会主任单粲宝的女儿。

每天早晨,居住在老城区的居民是听着外滩的悠扬钟声醒来的。
 
一边是繁华外滩的高楼大厦,一边是亟待改善的老弄堂居住条件。对于告别逼仄简陋的居住环境、切实改善居住条件,居民每天都充满期待。2020年6月,宝兴里居民全部搬迁;7月,新昌路1号地块旧改生效……伴随着黄浦区加快推进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越来越多旧区居民迎来了新生活的阳光——
 
金陵东路381号,新中国上海第一个居委会宝兴里的所在地。黄祖菁出生在宝兴里,是第一任居委会主任单粲宝的女儿。在她的记忆里,居委会刚成立时没有办公场所,母亲就把她家的客堂间用作居委办公和开会的地方。
 
今年7月20日,黄祖菁在搬离宝兴里两年后重回老房,在当年作为居委办公室的客堂间里拍了张照片。“搬家以后,我最舍不得的就是这个客堂间。母亲已经离开20多年了,但是这个房间还在,母亲仿佛还在我身边。”
 
弄堂里保留最完好的一座石库门
 
黄祖菁的老家位于金陵东路300弄37号,典型的石库门房子。“当年一幢房子就是一户人家。”后来随着时光推移,弄堂里人口不断增加。许多人家的石库门房屋结构被改造得面目全非。
 
客堂间分隔出一条走廊,人们在走廊上放了一排煤气灶用来烧饭;一间厢房隔出两个小间,三代同堂,面积最小的一户人家只有10平方米。黄祖菁家的石库门,是弄堂里保留得最完好的一座。
 

 
旧改前的宝兴里。
 
推开老宅大门,正对门的天井上搭了一个厨房间和卫生间,穿过天井,是一个20平方米的客堂间,给哥哥嫂嫂一家住。黄祖菁一家三口住在旁边30平方米的厢房。儿子长大结婚后买了新房搬出,留下老两口仍住在宝兴里。
 
宝兴里的房子大多建成于1916年到1944年间。岁月远走,房屋衰老,伴随着周边高楼大厦建成,二级以下旧里的居民却面临着居住环境简陋拥挤,基本生活设施严重缺乏。“最大的苦恼是晒不到太阳,底楼潮湿,衣服没有办法晒干,只能用空调吹。”
 
  客堂间的八仙桌“诉说”第一居委往事
 
在新中国成立前,宝兴里是旧上海有名的藏污纳垢之地。“我听母亲说,当年的宝兴里治安很差,走在路上会遇到流氓,随处可见打架斗殴,早上起床打开门,有人因吸鸦片死在角落里……”
 
上海第一居委的发起人、组织者王怡白来到宝兴里的时候,黄祖菁的母亲单粲宝是五个孩子的妈妈。“王怡白发现母亲很能干,引导她出来做里弄工作,她毫不犹豫就走出了家门,参与到福利会工作中,一做就是9年。”
 
当年的居委会还不叫“居委会”,叫“福利会”,刚成立时没有办公场所。“我家客堂有20平方米,中间放着一张八仙桌。母亲就腾出家里的客堂间给大家办公和开会。”
 
当时福利会的委员们都是义务工作,没有劳动报酬,而单粲宝是个助人为乐、十分开朗的人。“如果有居民跟母亲说早餐没吃,她就会自己掏钱给他买饭,居民家锅子烧煳了跑到我家求助,我妈会给她一口锅。”
 
“300弄的弄堂里有一口井,井上放一块板,每次召集居民开会,母亲站在上面讲话,大家都是鸦雀无声的。弄堂里的居民都很敬佩她,觉得她就是在为群众服务。”从小到大,母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黄祖菁。
 
“后来居委有了正式办公地,我家客堂间的八仙桌就空了出来。我经常和同学一起在这里做功课,长大后在这里读报。”客堂间见证了第一居委的诞生,也陪伴了黄祖菁漫长的成长岁月。

 
 
黄祖菁给记者展示母亲当年在客堂间和居委干部开会的照片。
 
和儿子住楼上楼下
 
2019年7月的一天,盖着黄浦区房管局红章的征收范围公告,贴在宝兴居委会门口。“听到旧改征收时心里很矛盾,既向往新生活,又舍不得生活了60多年的地方。”
 
宝兴里第一轮意愿征询就实现了“居民单位知晓率100%、选票送达率100%、投票参与率100%”三个100%,同意率达到99.69%。2020年1月12日一早,宝兴里第一批居民集体搬迁。
 
“一起生活了60年的邻居们陆陆续续搬离,每次看到搬场车开出,我的眼泪就忍不住流下来。”因为当年疫情的耽搁,黄祖菁到3月29日才搬家。“我们这里是黄金地段,在那不久前我们家才刚装修过。但是旧改是造福老百姓的政策,应该支持拥护。”她对自己说,如果妈妈还在的话,她肯定也会这样做。
 
后来,黄祖菁用补偿款在儿子居住的小区买了新房,跟儿子一家住在上下楼。而最让她感到惬意的是满屋子的阳光。“以前我们生活在老石库门里,晒不到太阳。现在我家有一个朝南的阳台,白天阳光照进来时,房间亮堂堂的。”
 

 
黄祖菁的新家。
 
去年春天,黄祖菁重回宝兴里,看到老宅大门已经拆掉了,她把“金陵东路300弄37号”的门牌卸下来留作纪念。“我怕老房拆了以后,就认不出我家房子在哪个方位了。”她在弄堂里转了一圈又一圈,终于找到了标识物:“浙江路对面有一座新的大厦,那是不会拆的,从那里走过去,数到第七块砖,就是我家的弄堂……”
 

 
重返老宅。
 
栏目主编:唐烨
编辑:涵雨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