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学校的志愿服务 落实教育“双减”
发布时间:2023-03-06 08:59:23|来源:陈凤莉|作者:陈凤莉
 
           你有过志愿经历吗?你知道当前的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有哪些突出问题吗?志愿服务是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生动载体,是落实教育“双减”工作的有效举措,对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志愿服务在社会上已蔚然成风。据统计,我国注册志愿者已逾2.3亿人。在志愿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备、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的今天,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这是十四届全国政协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委员、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思考的新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一份《关于支持、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提案》。在张朝晖看来,志愿服务是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生动载体,是落实教育“双减”工作的有效举措,对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推动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支持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日益增强,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得到较快发展。
 
      但张朝晖发现,当前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应引起各方重视。
 
      首先是中小学生志愿者法律界定的问题。对志愿者的年龄、志愿者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志愿者人身安全等问题,还缺乏更加细致的法律法规来规范。
 
      二是存在对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泛化理解的现象。从实际情况看,尚缺乏根据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目标而有针对性设计的志愿服务活动或项目,导致中小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获得感不强、积极性不高。
 
      三是存在对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过度期许的现象。据了解,有关部门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管理并规定了高中3年完成40个学时的服务时长。在张朝晖看来,这些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过高估计了适宜中小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的实际供给。“有的学生为了完成学分而千方百计到处找项目,个别地方还出现过购买志愿服务时长等弄虚作假的情况,偏离了引导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育人初衷,也背离了志愿服务自身的逻辑”。在调查中,有62.8%的学生和42.8%的教师反映找不到合适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
 
      四是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有待健全。张朝晖认为,在具体执行层面,指导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规范、指引比较缺乏,有机衔接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备;针对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学校老师组织志愿服务的系统化培训不足;促进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一系列支持保障措施不足……
 
      张朝晖建议由教育部牵头,会同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等部门,组织力量开展较大规模的专题调研,从制度供给、项目供给、经费保障等角度,提出进一步支持、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办法。
 
编辑:涵雨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