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造假800多篇材料学论文 又出现学术不端现象?
发布时间:2022-07-29 10:43:16|来源:凤凰网|作者:徐虎

 中国医生造假800多篇材料学论文 又出现学术不端现象?

 
  近期,著名学术打假网站 Retraction Watch 报道了一起学术不端事件,涉及到的问题论文超过 800 篇,事件跨度竟然达到 8 年之久!8 年如一日地造假,让医生搭上生物材料的快车!
 
图片来源:Retraction Watch
 
 
这些文章涉及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青岛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汕头大学,济宁市精神病医院等,其中绝大部分由医院的医生参与。
 
 
 
这些问题论文的曝光得益于一篇发布在预印本平台上的题为《Better Living through Coordination Chemistry: A descriptive study of a prolific papermill that combines crystallography and medicine》的研究论文。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一种将「金属有机框架」或者「配位聚合物」与医学结合在一起进行论文造假的套路。
 
换句话说,造假论文大都属于「生物材料」方向。
 
此前,就有材料学博士大量涌入医院,加速了医院科研岗内卷的现象发生。
 
不少医院的科研岗在招聘时,往往不需要应聘者具有临床背景,反而更青睐那些研究背景涉及生物材料,纳米材料领域的相关人才。
 
图片来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原因无他,唯发文快尔。
 
不过近些年来,还是有医院在生物材料方向上发表不错的科研论文,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可是,论文工厂也盯上了这块肥肉,「生物材料」成为了论文工厂的财富密码。
 
2020 年,知名撤稿观察网站 Retraction Watch 活跃撰稿人,前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 Elisabeth Bik 曝光了 400 多篇可能来自论文工厂的造假论文。
 
Bik 总结了问题论文的特点,发现它们都具有十分雷同的标题结构:论文题目 = 生物分子 + 动词 + 细胞过程 + 癌症类型 / 细胞类型 + 介词 + 动词 + 生物分子。
 
图源:Bik 本人的博客 scienceintegritydigest.com
 
翻译成中文句式就是:生物因子 A 通过改变生物因子 B 从而影响了细胞 C 中的细胞代谢过程。
 
这回被扒出的 800 多篇论文也逃不开这个套路,只是「旧瓶装新酒」,把标题最前头的生物分子变成了 XX 材料罢了。
 
比如这篇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a Mn(II)-based complex and application of its nanoparticles for treatment activity on peri-implantitis by reduc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s》的文章(已撤稿)。其标题翻译过来就是:「Mn(II) 基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配合物纳米颗粒通过减少炎症反应以改善种植体周围炎治疗效果的应用」。
 
 
在这篇预印本论文中,作者总结了这些论文的发表时间,发现这类论文最迟在 2015 年就已经存在,只是那个时候的发文量还很少,只有两篇,随后迎来了缓慢的增长,最后在 2020 年迎来了井喷,每年都会有 200 多篇这样的文章被制造出来,并发表。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对此作者猜测,一开始可能只是材料学的科研学者帮助自己的朋友捉刀代笔,或者只是日常科研生活的兼职,所以产量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规模的产业越做越大,可能有了更多的材料人加入,形成了一条生产线。
 
无中生有,生造近 1000 个晶体结构
 
一年造出来 200 多篇论文,等于不到两天搞一篇,这点时间,纯打字都不一定来得及,那么论文内容只能靠「无中生有」。
 
这些论文大都要涉及到生物材料的晶体结构,论文中晶体结构的数据一般会上传到剑桥晶体学数据中心(CCDC, Cambridge Crystallographic Data Centre)的数据库中。
 
 
根据 Retraction Watch 的报道,剑桥晶体学数据中心发现近 1000 个晶体数据结构条目与被确定为论文工厂制造的文章相关,即晶体结构可能不是真的。
 
图片来源:CCDC

 
 
而且,这些文章中有不少晶体结构都是同一个人测定的——数据库中的 118 个结构都归功于 Meng Qinghua(Hong Zhou University),还有 134 个结构归功于 Haitao Yuan(Bohai University),实在很难想象,天南海北的医生们,都会找这两位服务。
 
相比于传统造假的,图片重复、拼接等一眼假,虚构的晶体结构加一堆符合假设的结果,审稿人火眼金睛也很难看出端倪。
 
图片来源:撤稿论文
 
 
编辑:涵雨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