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进行部署,旨在建立统一市场制度规则,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我国市场“由大到强”的转变,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坚实基础。针对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背景、主要特征及其在未来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金融发展中的作用,《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博士。
统一大市场的背景
问:关于“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发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请问《意见》出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答:当今世界,各有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高效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一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要处理好大市场与强市场的关系,以大市场构建新格局、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也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头戏。统一大市场政策的落地能够加速国内循环流动,优化国内生产环境和资源配置,加快供应链发展,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助力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实现市场发挥决定作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的重要保障。中国的成功实践证明,完全走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走市场经济道路,构建统一的大市场、发挥市场经济效能是重要基础。意见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来展开,并非要“重回计划经济时代”。当前,我国国内市场仍然存在区域经济构成单一,区域政策保护性强,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同时也存在市场制度规则不够完善等问题。建立统一大市场就是要让全国市场统一联动起来,破除区域壁垒,建立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统一大市场。
三是更好地应对复杂国际环境和疫情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在全球经济和疫情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之时,这一意见的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期以来,俄乌冲突升级,加剧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也使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吉林、上海等地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减缓了经济复苏的步伐。但从2022年一季度的效果看,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特别是在疫情和俄乌危机影响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实现了4.8%的经济增长,是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
问: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目标,也是一国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标志,请问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答:改善营商环境应注意:
一是完善制度性改革,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统一大市场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将实现统一,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全国一张清单”的管理模式,全国统一的登记注册数据标准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行业字词库等措施,让企业能在更大的框架和更清晰的制度下进入市场,避免了不同地区对准入要求口径不同的问题。同时,统一制度下的产权、税务的区域化问题将逐渐淡化,通过搭建全国统一信息平台,收集问题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各类指标和法规,让企业从开立到正常经营的流程得到简化,壁垒得到消除,效率得到提升。建立统一制度管理,减少因区域保护政策而产生的制度性摩擦。
二是利用现代化手段强化物流运输,以信息科技为抓手打破区域壁垒。过去信息的获取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区域分割不仅仅是在物理层面,更出现在数据层面。导致资金的成本提高来匹配因信息不足产生的风险溢价,变相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随着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出台,全国公共信用信息标准将得到统一,金融信息全国共享,全部信用主体得到覆盖。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及将授信主体从区域中拉入统一市场中竞争,对企业来说相当于一次增信,能够有效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简化授信审批流程。
三是优化全国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市场。《意见》针对建立统一高效的要素和资源市场,重点提到要打造五大类要素的统一,包括:城乡土地和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能源以及生态环境。随着统一产权保护机制,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健全,市场主体在全国范围内的资产转让、出租、抵押都能够得到保障,缩短资产交易周期,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则能够促进人才跨区域流动。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各地方企业的竞争力会在市场中逐步凸显,这也使得资本的流向多元化,投资选择更加丰富,投资风险更加分散,也更加有助于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
统一大市场与自主创新
问: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请问建立统一大市场对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何意义?
答:完善技术市场和科技型人才市场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实现人才、研发以及与金融市场结合是重要途径。人才是科技创新板块最重要的资产,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下,人才跨地区顺畅流通至关重要。当前,由于优质科研资源主要集中在国内一线城市,大型民营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创新总部也都聚集在这些地方,导致我国科研人员分布较为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凭借其地理位置和相关政策等优势快速崛起,但其成果对其他内陆地区的辐射力度和广度都有限。在统一大市场的环境下,应当将科研机构设立在全国各个地区,并且在学生阶段就细化行业分类,培养出一批各专业领域的专精人才。同时,各区域应当优化户籍制度,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再通过制度和资本的引导,将人才留在当地。这不仅是科技创新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其他各个领域同样面临的问题。《意见》中第(十三)条明确表示,“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未来可望取得较好的效果。
从长远来看,人才顺畅流通和先进技术的市场化对于我国各领域的自主创新都有非常大的益处。减少我国在各个领域对国外的技术依赖,实现一众高精尖领域科学技术的自给自足,是打通国内循环的关键节点,对“双循环”也有深远影响。同时,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将得到整合,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对软硬件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而且涉及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的资源整合。这将为科技创新领域创造大量需求,并大大推进我国在信息科技领域自主研发的能力。
统一大市场与“双循环”
问: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的重大举措,那么在统一大市场下,如何发挥“双循环”的优势,构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答: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国坚定主张和平发展、互利双赢,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一是坚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国际市场。让国内外市场保持多元化,谦虚学习,乐于分享。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成为全球的重要共识。由于疫情的延续和区域冲突的爆发,不仅中国,全球经济都在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统一大市场的建成能够很好地帮助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同时可向世界范围内辐射,带动世界经济共同增长。
二是让统一大市场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桥梁”。加快建设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全球提供优质高效的商品、资本、资源、技术等市场选择,不仅有利于推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促进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增强对全球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强大吸引力,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提升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取得新优势。
三是加强“内循环”与“外循环”的联动。国内统一大市场能够大幅促进国内循环的建设,提高中国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抗风险能力,防止部分境外势力对中国经济的恶意破坏。同时,内循环的畅通能够优化国内市场结构,提升国内经济整体水平,在面对国际市场时更加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国内市场的先进经验也会通过贸易、投资等形式传递给周边国家,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以“内循环”带动“外循环”,从而达到“双循环”的最优化方案。
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问:建设全球超大规模市场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景,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利用此次机会来实现这个由大到强的转变呢?
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崛起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中国建立的统一大市场,必将逐步成为全球最大市场。近年来,中国市场一直被称为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之一。但也要看到大市场,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大规模市场,也不能等同于强市场。统一大市场必将是一个自由公平、更加高效也更高质量的超大市场。
一是要重视发挥“大”的优势,优化和完善市场体系。当前我们的市场规模已足够“大”,但是由大转强的关键是运用好“大”的优势,优化市场结构,提高发展质量。主要发达国家在建设统一市场方面有宝贵经验,当然这些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还要充分考虑我国在人口规模、历史文化、地理位置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更了解市场情况,如何建设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大市场,中国人最有话语权。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设计,通过畅通双循环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当前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商品市场规模优势明显,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还主要体现在中国市场体系长期存在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商品和服务市场质量体系尚不健全,市场监管规则、标准和程序不统一,超大规模市场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等,直接影响了市场功能的发挥。要打造大市场,从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市场平台设施、要素和资源市场等维度,高标准和高水平推进全国市场统一性建设。
从畅通国内循环看,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等举措,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不正当干预、隐性壁垒门槛等突出问题,全面打通制约国内大循环的堵点;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看,要推动国内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促进内外市场规则标准融通,有利于以国内统一大市场为“内核”强力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资源向内汇聚,从而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三是破除各种垄断和地区壁垒,实现市场的公平和畅通。在统一要素资源和建设现代流通网络的同时,还要“立破并举”,破除限制要素资源畅通流动的各种垄断和壁垒。《意见》提出,要加快推动修改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研究重点领域和行业性审查规则。《意见要求各地不能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名义搞地区封锁,全面清理歧视外资和外地企业等的各类优惠政策。
编辑:澜澜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