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态“含绿量”变成发展“含金量”:祁门县青山绿水流“金”淌“银”
发布时间:2022-09-29 09:51:22|来源:黄山市人民政府|作者:

把生态“含绿量”变成发展“含金量”:祁门县青山绿水流“金”淌“银”,在坚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深耕厚植林下经济,推进绿色产业富民。

金秋时节,祁门县牯牛降景区森林生态旅游持续升温,日均游客接待量逐日攀升,游客亲近山水景观,静享自然乐趣。景区应对近年来旅游市场变化,主打“天然氧吧 康养胜地”品牌,不断优化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康养产品,森林康养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今年该景区入选“安徽省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是祁门生态“含绿量”转变发展“含金量”的经典范例,而绿色高质量发展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祁门是安徽省森林资源大县,现有林地面积30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1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8.64%,居全省首位;又是新安医学的重要发源地,诞生过21名御医,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天然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先后荣获中国红茶之乡、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百佳县、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国家森林生态道地药材产业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等称号。祁门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域特色、高森林覆盖率的自然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中药材种质资源,为发展林下经济、提升生态“含金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8月份,祁门县万亩林下中药材示范项目通过竣工验收,累计种植林下中药材19228亩,建立了黄精、白芨、祁术等中药材千亩示范基地6个。峰源生物公司、仙寓山农业公司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入列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森源林业公司、绿博园合作社林下中药材种植园入选省级林业科技示范园。林下中药材种植,已成为该县林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县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中药材1750吨,综合产值超2亿元。
 
长期以来,祁门县在坚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深耕厚植林下经济,推进绿色产业富民。该县出台《关于加快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坚持把发展林下经济与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坚持科技创新,狠抓基地建设,注重典型引导,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森林康养旅游等林下经济四大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林药、林菌、林禽、林旅等多种复合经营模式,建立了一批示范村组和示范基地,培育了一大批重点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林下经济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截至目前,该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到79.5万亩,实现综合产值24.1亿元。
 
扶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228家,其中林业龙头企业15家(国家级1家、省级9家、市级5家),示范合作社7家(国家级1家、省级3家、县级3家),示范家庭农场6家(省级1家、县级5家),涉及种植、养殖、旅游、加工、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通过林权流转及劳务等方式惠及农户2.48万户。已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2个,国家森林乡村10个,省级森林城镇10个,省级森林村庄93个,省级森林旅游人家5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安徽省“十大皖药”示范基地2个,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
 
随着祁门县“十四五”林业、中医药、旅游等发展规划的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万里茶道·祁红小镇“开元-然村”茶康旅项目、中药材“特色产业+金融+科技发展”项目、皖南油茶博览园、中医药文化康养博览园等生态型重大项目的建设,林下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生态资源优势正加快向经济优势转化,生态“含绿量”变成发展“含金量”,实现依托资源不依赖资源,青山绿水流“金”淌“银”。
编辑:澜澜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