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高质量发展,巴山渝水绽放新魅力:202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到1057.11亿元
发布时间:2022-08-16 09:22:12|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侯文斌

文旅高质量发展,巴山渝水绽放新魅力:202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到1057.11亿元,同时,重庆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秀山苗族羊马节、巫溪嫁花、大足石雕等9个非遗项目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重庆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增至53项。

8月12日,2022“欢跃四季·舞动山城”重庆市广场舞集中展演在重庆万盛经开区黑山谷景区举行,广大广场舞爱好者载歌载舞,用优美的舞姿表达对党的祝福,歌颂新时代美好幸福生活,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出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重庆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重庆考察指导,参加全国两会重庆代表团审议,提出坚持“两点”定位、实现“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

近年来,重庆以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重庆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街道)及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阵地。

目前,重庆建成文化馆41个、公共图书馆43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其中乡镇(街道)1030个、村(社区)11119个。建成重庆公共文化云平台,提档升级巴渝文旅云,打造140余家“24小时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

重庆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重庆市平均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面积为361平方米,2021年重庆市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增至700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重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实施舞台艺术、美术等系列精品创作计划,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尘埃落定》《杜甫》《仙豆》《龙把子》《星空下的女孩—舞流星》《烈焰青春》等一批舞台艺术和美术作品荣获曹禺剧本奖、荷花奖、金菊奖、群星奖、中国美术奖等系列国家级和国际大奖。《印象·武隆》《魔幻之都—极限快乐Show》《重庆·1949》《扯馆儿》《烽烟三国》《归来三峡》等一批驻场文化旅游演出广受欢迎,已成为重庆重要的文化旅游名片。

此外,重庆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实施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文化实惠。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开放,美术馆免费开放11家,博物馆免费开放87家;流动图书车、图书馆“一卡通”、全民阅读活动等为群众提供良好阅读资源;统一为区县院团配送“流动舞台车”,实施流动文化服务进村,每年为每个行政村送4场文化活动;打造广场舞大赛、乡村文艺会演、社区文化节、戏剧曲艺大赛、街舞大赛、美术书法摄影联展等多个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重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革命文物、文化遗产在传承红色基因和中华文明、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摸清重庆市文物资源底数。目前,重庆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5908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个(大足石刻),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个(涪陵白鹤梁题刻和合川钓鱼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处,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383处。

重庆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制定了关于红色资源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系列政策措施。开展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全面摸清重庆市革命文物资源底数,建立重庆市革命文物专项档案,编制完成《重庆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

重庆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红色三岩”得到保护提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依托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建成红色旅游A级景区24家,策划推出21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打造40个重庆市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7条研学线路。

目前,重庆市博物馆备案数达111家,其中国有博物馆86家,非国有博物馆25家,国家一级博物馆5家,17家博物馆纪念馆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重庆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基本形成以央地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主体多元、结构优化、层级合理的博物馆体系。年均举办线上线下精品展览400余个、社教活动2000多场次,服务线上线下观众超2亿人次。

同时,重庆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秀山苗族羊马节、巫溪嫁花、大足石雕等9个非遗项目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重庆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增至53项。

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重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推动重庆文化产业、旅游业形成稳中有进、繁荣向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重庆出台《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印发《加快建设重庆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意见》以及“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动态管理库,逐步形成以“数字、集聚、融合”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建设格局,吸引一批文化旅游企业落地重庆开展文化和旅游相关项目建设。

同时,重庆为促进文旅消费,推出两季“双晒”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推动市级文艺院团驻场旅游演出,推动夏布、荣昌陶等传统工艺围绕景区集聚,举办重庆全球旅行商大会、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双创服务,印发《重庆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举办重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金融专场对接会,培育大批小微文化企业。

目前,重庆市文化行业涌现出猪八戒网、五洲世纪、商界传媒、谭木匠、凯高玩具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国家级、重庆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达7家、81家,建成重庆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5个。洪崖洞、磁器口、红岩联线、大足石刻等成为全国知名的文旅品牌和集聚区,推动30个乡村文化乐园升级成为乡村文旅集聚区。

据了解,重庆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365.8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057.11亿元。全市旅游总收入由2012年的1662.1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739.07亿元。渝中区传统风貌区十八梯、北碚区金刚碑等相继对外开放,大三峡旅游集散中心建成投用,2021·中国武陵文旅峰会招商推介活动实现签约总金额1432.75亿元。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被国际权威旅行杂志评为“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全球十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旅行地”,游客满意度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编辑:澜澜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