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5日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包括人民币储蓄存款挂牌利率和人民币单位存款挂牌利率。
“五一”假期后,近两日,浙商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相继发布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公告。3家股份行对不同期限的存款利率均有下调,其中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调降幅度最大,均已降至3%以内,有银行下调幅度高达30个基点。总体来看,前述3家股份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均下调至0.25%;定期存款中,1年期、2年期和5年期整存整取产品利率均下降至1.85%、2.40%和2.95%。其中,中长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最大。
定存告别“3%时代”
100万存款3年利息少9000元
以渤海银行最新调整具体情况为例:活期存款利率由0.35%调整为0.25%;三个月、半年、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至1.33%、1.59%、1.85%;二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至2.40%、2.95%;三年期整存整取由3.25%调整为2.95%,下调了30个基点。
此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一年、三年、五年期利率下调10个基点,分别为1.33%、1.59%、1.85%,通知存款利率未变,一天、七天利率为0.55%、1.10%。
以浙商银行为例,在调整之前,其三年期的整存整取存款年利率为3%,五年期的整存整取存款年利率为3.25%;在调整过后,三年期降至2.9%,五年期降至2.95%。
假设一名用户有100万元,过去以五年期整存整取的方式存入浙商银行,每年可得利息3.25万元,现在则为2.95万元,少了3000元。
同时,浙商银行的其他存款项目的年利率也有所下调,如活期存款的年利率从0.35%降至0.25%,半年整存整取存款年利率从1.69%降至1.55%,一年期从1.95%降至1.85%,二年期从2.5%降至2.4%。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4月份以来,已有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多个省份的中小银行对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下调,部分银行降幅高达45个基点。3月份,四大行年利率最高的存款产品(五年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已降至3%以下,为2.65%。
密集下调存款利率背后透露啥信号
可缓解银行负债压力 助于储蓄转化为消费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银行有降低存款成本的需要。降低存款成本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同时,适当压降存款利率可能也有助于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一是近年来国内居民储蓄快速增长,远高于趋势水平,存款市场整体表现为供大于需;二是我国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合理让利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和重点新兴领域,银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增大。
“目前银行有降低存款成本的需要。”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表示,“降低存款成本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2022年末,银行业整体净息差为1.91%的历史低位,如果净息差持续快速收缩,银行将面临更为显著的经营压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提醒:对居民个人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中长期存款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必须承受较高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较高风险那么应该接受较低的收益;追求稳健的收益,在存款之外可以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及货币基金等,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存款利率下调后是否会出现“存款搬家”现象?
金融市场投资目前仍然无法给百姓带来非常大的正向效益预期,储蓄存款向股市、基金等投资的分流仍然十分脆弱,仍然不足以有效提振和分流居民的投资热情;房地产市场虽然有回暖迹象,但房地产税的压力、未来房价预期以及对调控政策的不确定性,居民个人房地产投资的能量释放并没有那么容易,分流储蓄存款的能力有限;从理财市场看,目前银行理财虽然回暖并吸引了一部分资金回流,但从整体上仍然无法达到足够的储蓄存款分流。
因此,从上面的因素分析看,所有的投资渠道对储蓄存款的分流能力非常有限,居民储蓄存款仍然是目前我国居民闲置资金、养老资金和薪资节余的最大资金风险港湾,这也进一步导致银行存款利率的继续下行趋势。
未来,银行存款利率是否还会继续调整?下行空间还有多大?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目前银行业面临较大的净息差下降压力,在资产端要让利实体经济的情况下,降低负债端成本是稳定息差的重要方式。而存款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负债来源,降低存款利率就成了银行稳定净息差的一个有效方式。因此,全面下调存款利率的可能性较小,下调主要集中于中长期存款利率。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的可能。不过,考虑到存款利率目前已处于较低水平,以及随着宏观经济回复、融资需求上升,未来存款利率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
有专家表示,后续存款利率是否下调更多取决于存款市场供求状况,以及各类型银行自身资产负债、净息差以及经营等方面的情况。今年,随着宏观经济恢复和有效融资需求回升,银行体系对资金需求量将有所增加,存款利率有望保持基本稳定。但从长期看,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