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走出去”寻找新增量迫在眉睫 出海趋势在2024年迎来新浪潮
发布时间:2024-05-21 23:16:30|来源:搜狐新闻|作者:

  5月14日晚,“黔酒全球行品鉴推介活动”举办,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中国商会、通商中国、中国贸促会驻新加坡代表处、新加坡酒店集团、新加坡食品厂商协会等40余家机构负责人出席推介会,共襄黔酒盛况。

  受经济周期和消费环境深刻变化的影响,白酒行业这两年进入调整阶段。国内白酒行业开始从增量市场逐步变成存量市场竞争,白酒“走出去”寻找新增量迫在眉睫,出海趋势在2024年迎来新浪潮。

  在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白酒行业也处于新旧更替转型升级的阵痛期。酒企或单打独斗,或抱团组合出海,描绘着白酒海外新格局。

  然而,在这片充满未知的蓝海中,文化壁垒、高额税负、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等风险,如同海洋中的暗礁一般,给酒企带来重重考验与挑战。

  文化壁垒的挑战

  “一瓶125ml的北京二锅头在伦敦的零售价达到了27英镑,几乎是国内价格的20倍,这还是在重度消费威士忌的英国,仍然存在着对于中国白酒的市场需求,这就说明了白酒出海的机会所在。”多年来一直从事白酒国际化推广的新加坡中国白酒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陈韩晓营对蓝鲸财经记者如是称。

  正因如此,白酒企业乘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持续扩容国际朋友圈。

  “今年3月,我们酣客君丰领衔举办了第四届中国酱酒世界行。由创始人带了14人的团队,在9天的行程中,连续拜访了印度尼西亚中华总商会、中国国际商会、沃客集团等当地多家华人商会、知名企业,举办多场酣客产品展示、酣客盲品互动、以及第三届国际酣客节。”酣客君丰酒业品牌文化中心总监 Anna对蓝鲸财经记者表示。

  在Anna看来,目前白酒出海最大的桎梏在于文化壁垒。“中国白酒风味复杂多样,酿造过程中的工艺和技术又较为抽象化,外国消费者很难理解,再加上文化认知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这是阻碍中国白酒进军国际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事实上,国内的酒企业已认识到这个问题。

  泸州老窖前常务副总王洪波曾在媒体沟通会上谈到过上述问题,他表示,“我非常羡慕海外奢侈品来中国后的翻译,比如‘香奈儿’,又高级又好。还有‘奔驰’、‘宝马’、‘兰蔻’,‘耐克’,中国人都咬得准,寓意还很深刻。”王洪波认为,中国白酒企业名和品牌名的英文翻译要么土,要么音译过去外国人咬不准。“比如,茅台‘mao tai’能成为中国白酒在世界的代名词,是因为太好发音了。国窖‘guojiao’老外发音很难校准。至于‘五粮液、泸州老窖’让外国人读出来,就更难了。”

  “国际化要从转变自身观念开始,了解外国人怎么思考,怎么说话和发音。”王洪波表示,泸州老窖正在做语言本地化。从今年开始,公司要找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翻译协会的专家和汉学家,对“让世界品味中国”、“国窖”、“双国宝”等做本土化翻译,让外国人首先听得懂,说得准。

  据了解,泸州老窖于2017年在美国合资成立了一家公司,即明江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面向国外市场推出了一款名为“ming river”的酒,750ml的售价在35欧元左右。

  “成立明江股份这笔风险投资很成功。”王洪波称。

  Anna也提到,在与法国总代沟通时发现,想要深入法国市场,需要将产品做成中法版本的,这就需要针对法国市场申请欧盟商标和认证,做中法文不同版本的白酒产品,再供货到商超渠道,这些也是白酒出海的基础条件。

  用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的话来总结,即“国际化背后的根本因素,是国家民族文化能否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全球性的文化。无论是黄酒的国际化,还是中国啤酒的国际化,都必须仰赖于一个更大的前提,即国家、民族文化成为全球文化的代表。”

编辑:菲菲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