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债券应适当靠前发力
发布时间:2022-04-06 13:29:31|来源:经济日报|作者:

  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此,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补短板增后劲和经济稳定增长,并做出详细工作部署。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支呈现紧平衡状态,部分地方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在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形势下,政府保持适度举债规模,有助于扩大有效投资,能有效带动消费、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2022年新增政府债券额度达到7万亿元,其中,3.65万亿元的专项债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发力点。为应对新挑战,政府债券应适当靠前发力,尤其要发挥好专项债的积极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力提效。

  尽快下达剩余专项债额度,适度加快债券发行进度。今年债券发行节奏显著提速,去年底已提前下达1.46万亿元专项债额度,2月底发行规模已超过60%。当前应抓紧下达剩余专项债额度,向偿债能力强、项目多、储备足的地区倾斜。专项债不“撒胡椒面”,遵循举债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原则,注重融资与收益平衡,同时,重点支持实施条件充分的地区,以实现早发行、早见效。在发行进度上,要求去年提前下达的额度今年5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这有利于地方合理安排发行计划,为形成实物工作量打足时间“提前量”。

  优化投向、加快支出进度,更好发挥专项债效能。当前,专项债券投向坚持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原则,重点支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带动效应强的项目。优先支持国家“十四五”规划、地方规划的重点项目,在用于交通、能源、生态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的同时,围绕地方高质量发展来加强项目谋划,支持新基建、“双碳”战略等增后劲、上水平项目。考虑到部分地方项目储备质量不高、数量不足问题,可扩大使用范围,支持有一定收益、群众期盼的公共服务项目。在此过程中,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做细做实前期工作,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发挥专项债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远低于25%的政策上限,与其他融资模式结合还存在一些障碍。因此,专项债“四两拨千斤”的杠杆空间较大,核心是要用改革举措、市场办法推进。这需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策划、挖掘收益来源,用好用足专项债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政策,以此撬动更大投资。同时,允许项目单位根据项目剩余专项收入,向金融机构申请市场化融资,合理放大杠杆。此外,切实降低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门槛,缓解其融资约束。在清晰界定各类资产和权责前提下,鼓励专项债与民间投资有机结合,形成资金合力。

  加强资金管理、防止沉淀闲置,确保资金合规高效使用。目前,地方财政收支紧平衡,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尤其要严禁违规兴建楼堂馆所、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要防止债券资金滞留国库,也要避免资金拨付后沉淀在项目单位,加快资金使用进度和效率。如项目实施条件变化导致债券资金无法及时有效使用,应尽快履行用途调整程序。各级监管部门可依托信息平台和大数据系统,加强债券全过程、穿透式监控,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

  统筹把握国债、地方债发行,防范潜在风险。大规模、高频度的债券发行会对国库资金、金融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应合理确定发行计划、规模和期限,防范有关风险。一方面,将债券发行、到期兑付衔接起来,统筹安排国库资金调配工作,及时做好库款垫付和资金回补工作。保持合理国库资金规模,优先保障“三保”支出,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和惠民生所需财力。另一方面,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保障债券有序发行,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境外中长期资金购买国债,支持项目建设融资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吉富星(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蒋妍】

编辑:于竹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