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创新链如何深化协同?科学家企业家互融“朋友圈”
发布时间:2022-04-28 11:03:45|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中新网杭州4月28日电(记者 郭其钰)科研成果如何落地转化?企业发展如何获得更多科技支撑?在浙江省欧美同学会和浙商总会日前举办的“科学家+企业家”同心共富圆桌会议上,来自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共谋产学研创新合作,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再到产业强的关键环节。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生命科学尤为受到重视。当前,浙江正聚力打造包括生命健康高地在内的三大科创高地,集各种科技要素握指成拳,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同时,支持高效的协同攻关。

  “目前浙江的生命科学发展势头良好,一方面依托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几个附属医院,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另一方面生物医药产业有较好的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董晨分析说。

  其认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重在汇集人才,即面向全球招引和培养人才,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国际化视野、坚持国际化道路的学科。针对浙江的发展之道,董晨建议浙江应善于发挥民间力量,集成政府的体制优势、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创新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优势。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专家,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求是讲席教授冯新华坦言,其在做基础研究的同时,也很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得以转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使科学研究服务于人类生命健康事业的价值得到更切实的体现。

  “打造生命健康高地需要多方合作,尤其是要加大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因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冯新华建议从资金和政策上支持具有系统创新能力和特色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如鼓励新型研发机构超越产品研发功能,布局平台、体系、生态。同时可尝试新型研发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

  “集智攻关无不成。”当更多社会力量自觉参与创新研发,意味着创新矩阵正在形成。

  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浙商总会副会长、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回国后一直致力于创新药研发,其团队研发的靶向抗癌药凯美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过去一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国产创新药超过20个,数量逐渐与美国接近,不少创新药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丁列明表示,从研发角度来看,中国新药研发经历了“跟踪仿制”和“模仿式创新”阶段,正迈入原始创新的新阶段。

  同时他提出,由于中国创新药研发起步较晚,起点也不够高,因此应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促进协同联动创新,鼓励多方发力共同推动新药自主研发。

  当日会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表示,科学家在重大创新成果突破、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创新产业发展、科技人才引育等方面作用突出,企业家在助力经济实力壮大、产业结构优化、发展韧性增强、发展活力迸发等方面贡献巨大,双方都是浙江需要依靠的重要力量。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周国辉说,只有科学家、企业家务实开展产学研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基础研究、新技术成果转化,才能形成强大的生产力。(完) 【编辑:程春雨】

编辑:于竹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