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段时间,创客这个词带有浓厚的“城市色彩”,而农村则被认为是“双创”的空白地带。究其原因,是人们固有的刻板印象:“双创”与创新资源密切挂钩,农村创新资源短缺,因此农村无“双创”环境。但近几年,乡村创客的兴起证明,农村地区不仅可以创新创业,而且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村创”大有可为。
有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就已超过1000万人。一个返乡创业创新项目平均可吸纳6.3人稳定就业、17.3人灵活就业。随着国家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这一数据还将持续增加。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将“打造1500个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培育10万名农村创业创新导师和100万名带头人,带动1500万名返乡入乡人员创业”。
从宏观政策环境看,对农村创业创新的扶持措施日益完善。在创业载体平台方面,依托各类园区、企业、知名村镇等,将建设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或孵化实训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打造一批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业创新孵化载体。在服务保障方面,将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队伍,为农村创业人员提供精准指导服务;有条件的县乡政务大厅将设立创业创新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扶持政策方面,创业补贴、培训补贴、创业贷款等真金白银的激励措施也会跟进。
从农村“双创”主体构成看,乡村创客的构成日益多元。前些年,农村创业者主力军是返乡人员,其中大部分是外出务工返乡者,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返乡创业者、退役军人,还有一些“田秀才”“土专家”等乡村能人在家门口创业。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少来自城市的创业者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农村创业机遇,在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投资兴业,还有一些深耕乡村产业全链条、全要素的创业者,探索不同模式的“互联网+”新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从乡村创业的现实条件看,各类功能要素日益健全。创客入乡创业,归根到底是看到了成功的机遇。一方面是产业机遇,随着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欠发达地区在土地、政策、用工等方面的优势也日益凸显,承接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创业机遇;另一方面是基础改善,过去多年的脱贫攻坚,使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些基础设施短板已经补齐。此外,与创客们一起返乡的,还有项目、技术、创意和资金,将有效推动乡土资源与先进理念融合、产业趋势与务工需求融合、新兴业态与传统产品融合。
可以预见,农村广阔天地将不再是“双创”的空白地带,“村创”们不仅会成为创客群体的“潜力股”,也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陈发明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