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品牌”崛起 需要一场数字化驱动和赋能
发布时间:2022-07-04 07:28:19|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付克友

6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鲜明提出要以数字化助力“创品牌”。其中,在品牌培育能力提升工程中要求,加强新生消费群体消费取向研究,创新消费场景,推进国潮品牌建设。

中国已经进入消费需求引领经济增长的时代,消费品工业的规模和水平,越来越重要。同时,这也是一个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时代,数字化的赋能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品工业的规模和水平。

而无论是经济增长的消费动力,还是产业发展的信息化环境,都指向一个品牌经济的时代。可以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消费品市场正在扑面而至,中国的消费品工业需要培育和涌流更多“国潮品牌”;而“国潮品牌”的崛起,迫切需要一场数字化的驱动和赋能。

时代需要国潮品牌崛起

众所周知,消费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已经一马当先。据统计,2021年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了65.4%。经济学家普遍预测,未来10年,消费占我国GDP的比重将达到70%左右。

消费需求,当然需要消费品工业的支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又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可谓双剑合璧、相辅相成,这为中国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基础。

但是消费需求的驱动,不只是规模的放大,还是品质的提升,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消费需求升级换代的过程。一方面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对消费品的品类和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是消费群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所谓Z世代正在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的消费需求和上一辈不可同日而语。一言以蔽之,消费者会越来越重视品牌,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烈。

与此相应,消费供给当然也需要升级换代,进入到品牌经济的阶段。这是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因为消费品的品牌,意味着价格、附加值和利润的提升。为什么要呼唤“国潮品牌”?因为要抢占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把握这样一个历史性机遇。从大处来说,这是满足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国产业体系升级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不妨举两个例子,一是正在中国城市兴起的骑行经济,二是正在风靡大江南北的露营经济。

骑自行车并非新鲜事物,然而今天的自行车不是以前的自行车。或者说,人们骑的不是自行车,而一种低碳出行的生活方式,一种时髦的社交货币和个性化自我表达。对于骑行爱好者来说,自行车的价格可以没有上限。据悉,一辆公路自行车售价从5000元到10万元不等,关键现在还一车难求,甚至成为理财产品。据专业机构数据,2020年全球自行车市场价值为437亿美元,乐观预计2027年全球自行车市场价值将达到1405亿美元。问题是,知名的自行车品牌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这不得不说是自行车大国的一个遗憾。

露营经济则是新鲜事物,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水平进入新阶段的必然产物。其中有疫情因素带来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健康生活、亲近自然、周末休闲等需求推动。业内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露营核心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而且会持续火爆。那么,露营经济带来的帐篷以及相关产业链上的产品,无疑都蕴涵巨大商机。这也是“国潮品牌”的一个缺口。

国潮成功经验有三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不难理解五部委联合发文要求数字化助力“创品牌”、推动“国潮品牌”的深意。

2021年的中国消费市场,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元,占社零总额比重达到24.5%,规模居世界第一。这还只是数字化在销售端的表现。显然,没有数字化,消费品工业要“创品牌”就无从谈起。而数字经济的发达,恰恰是中国经济的一大特色甚至优势,这为消费品工业的“品牌化”路径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比如,在消费品的品种上,数字化可以在研发设计上促进产品迭代更新,也可以在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上重塑产品开发生产模式;在消费品的品质上,数字化可以加大改造力度,赋能企业提质增效。这对于自行车品牌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是至关重要的。在自行车的硬件生产上,相信中国的产业体系有足够实力,但在科技应用、研发设计、个性化定制上,却缺乏高端品牌的内涵和气质,也许数字化的赋能就是临门一脚。本期“每经100动态”中,新能源车品牌阿维塔的诞生,也为此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虽然才刚刚起步,但其中数字化的能力已经脱颖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行动方案》中提出,要挖掘中国文化、中国记忆、中华老字号等传统文化基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力数字技术打造“国潮品牌”。这是有的放矢,也是大有可为的,因为中华文化元素的确是品牌价值的丰富宝藏。

可以举两个成功的例子。一是白酒品牌茅台的冰淇店开业,在“i茅台”APP上同步售卖,售价在59元至66元,还被抢购一空。二是故宫推出口红等文创产品,款款火爆,并且引发博物馆IP的文创热潮。成功经验不外有三,一是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二是年轻化、时尚化的表达,三是数字化全流程再造和借势营销。

当然,在这方面也有令人深思的例子。比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逍遥镇胡辣汤”“潼关肉夹馍”以及“青花椒”的商标之争,它们都陷入了一种文化价值的地方保护主义或一种内卷化的竞争中。问题的根源或许就在于缺乏数字化的驱动或赋能。如果有数字化加持,这些品牌的市场空间可以更大,走得更远,而不必固步自封,敝帚自珍。

编辑:于竹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