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环境因素和遗传基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胃癌的发生。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酗酒、精神压力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增加患胃癌的风险。此外,家族遗传也是导致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家族史的人群应特别关注胃部健康,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胃癌。胃癌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变化。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病是胃癌发生的前兆。这些慢性胃病在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有可能逐渐发展成胃癌。因此,对于慢性胃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定期复查,预防胃癌的发生。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世界之首,每年约有40万左右新发胃癌患者,占全球胃癌新发患者的一半。面对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胃癌,为患者制定精准化的诊疗方案逐渐成为临床上深入探索的重要方向。
“目前胃癌的精准诊疗仅在一小部分患者身上得以实现,未来应用仍然任重道远。”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彭智告诉搜狐健康,胃癌是一个高度异质性的肿瘤,非常复杂,不同分子分型的胃癌在发病特征、生物学行为、治疗模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现阶段,胃癌的精准诊疗可分为三个层次,也意味着面临三方面挑战。
首先是精准的检测和临床分期。胃癌是一个空腔脏器的肿瘤,经常伴有腹膜转移,较难进行准确的局部分期。这就需要在影像学的基础上,结合更加精准的分子标志物检测来评估。
其次是综合治疗的精准化。手术、放疗、药物治疗是胃癌三大治疗手段,只有在合适的阶段采取最佳治疗手段,做好“排列组合”,才能更有效的消灭肿瘤。
三是患者的个体化精准分子分型。胃癌有多种多样的病理类型,不同的病理类型决定不同的治疗方向,患者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尤为重要,比如HER2、MMR、PD-L1、Claudin18.2等,这能够帮助患者合理的选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或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等针对性策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无论哪个层面,最终想要实现的都是胃癌治疗的“精准选择”,尤其是针对晚期胃癌。彭智指出,胃肠镜筛查在我国并不属于基础体检项目,因此我国年新发胃癌病例中,绝大多数初诊时已为进展期,分期较晚。而晚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6.6%。
如果能找到“高特异、广覆盖”的靶点并探索治疗方案,突破治疗困局,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随着靶点检测的不断应用普及,生物标志物指导的胃癌精准靶向治疗正在积极开展并显现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Claudin18.2(CLDN18.2)是近期研究最为火热的一个靶点,在胃癌、胰腺癌等癌症治疗中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
今年3月,世界首个靶向Claudin 18.2的单克隆抗体zolbetuximab已在日本获批,用于Claudin18.2阳性、不可切除、晚期或复发性胃癌患者的治疗。据彭智介绍,相比单纯化疗,化疗联合zolbetuximab能够让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由于其在特定肿瘤组织中的高选择性和稳定表达,靶向Claudin 18.2的候选药物已然成为更具潜力的胃癌治疗方案,胃癌精准化诊疗的格局也将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