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小吃淀粉肠“塌房” 淀粉肠产业被伤害!请消费者理性看待!
那些责任很轻却伤得很重的街头摊贩和合法商家,本质上是无奈地为行业痼疾买了不该买的单——部分淀粉肠掺鸡骨泥背后,是前端生产环节失守和末端销售环节失察,是国标缺失和监管缺位
今年315,“塌房”的风吹到了食品界,网红小吃淀粉肠被点名,“都是用的鸡肉和鸡骨泥,用鸭肉更便宜,大部分都是淀粉”。一夜之间,淀粉肠进入很多消费者的黑名单。
从媒体报道来看,淀粉肠“塌房”后,有经销商遭批量退货,有摊主一晚零收入;在河南三门峡,一大娘摆摊卖淀粉肠,出摊2小时无人问津后,最后自己默默把肠吃了;另有网友称,本想靠淀粉肠“创业”,但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部分遭到冲击的厂家商家开始为自己澄清:多家淀粉肠生产企业紧急发布声明称,产品不包含骨泥。3月17日,有山东枣庄淀粉肠商家在直播间举牌称“没有骨泥”,2小时吃了10根淀粉肠,呼吁大家理性看待。
池中排“污”,殃及池鱼,这一幕多少让人有些唏嘘:淀粉肠产业本来势头正好,愣是被以次充优的无良厂家商家给伤害了。
在大众对“舌尖上的安全”高度敏感,淀粉肠主力消费人群是“小孩哥”和年轻人的当下,部分厂家商家竟用鸡骨泥代替鸡肉、掺杂各种边角余料,用以次充优、以假乱真来挑战公众的底线,被媒体曝光、被舆论谴责、被市场抛弃纯属咎由自取。
这对食品行业不无警示意义:管你什么网红食品,只要在食品安全上动手脚、玩猫腻、整套路,那从受欢迎到被厌弃可能只在瞬息之间。那些侥幸心理和投机心态,只会为因小失大埋下伏笔。能确保行稳致远的,唯有诚信经营、品质过硬。
出来祸害消费者,迟早是要还的。黑心厂家商家被拉黑,属于为无良操作“还债”。只不过,他们种下恶因,却让更多人吃到了恶果——无论是那些未使用鸡骨泥的厂家商家,还是许多街边淀粉肠小摊,都在冲击波的席卷范围内。目前看,很多处在淀粉肠制售链条末端的小摊贩遭到波及,客源直线下滑,生意难以为继。
考虑到地摊经济一边连着街头的烟火气,一边连着不少人的饭碗生计,很多摆摊的都是老人或新创业人群,淀粉肠“塌房”无疑会冲击到他们的谋生选项。这显然是个值得关切的问题。
无良者使坏,连累无辜者遭殃,这不能怪消费者“误伤”,惊弓之鸟式的惶恐和一刀切式的拉黑,与其说是良莠不分的过度反应,不如说是缺乏甄别手段下的正常反应。当然也不能说那些遭殃者“活该”,虽然“一粒老鼠屎毁了一锅粥”是食品安全乱象曝出后常见的链式反应,但那些“粥”也是受害者,不能将其跟作恶者混为一谈,也不能让他们背不该背的锅。
归根结底,食品安全丑闻带来的冲击波是以行业为圆心涟漪式扩散的,损失扩大化是其典型的负外部性。在一小撮违规操作者让一大堆守法经营者跟着倒霉的事实面前,我们既要鞭挞违法者的无良,也要同情守法者的遭遇。
但打击违法的同时要避免误伤,不能指望让消费者自己去拿捏好“抛弃黑心商家”和“保护良心商家”的分寸,而要靠源头治理去重塑信任。
那些责任很轻却伤得很重的街头摊贩和合法商家,本质上是无奈地为行业痼疾买了不该买的单——部分淀粉肠掺鸡骨泥背后,是前端生产环节失守和末端销售环节失察,是国标缺失和监管缺位。无论是鸡骨泥原料进入淀粉肠加工厂,还是火腿肠质量标准未覆盖名字不带“肉”的淀粉肠,都暴露出了问题所在。
在此背景下,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合法商家和摊贩利益的最好方式,就是从源头根治乱象,驱逐劣质产品,保障淀粉肠行业健康发展。品质靠得住,消费者才能信得过。当质量有保证成了淀粉肠的标配,地摊经济也就不会轻易被“拉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