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原相机照片不是最完美的自我展示, 但卸下面具,“自暴自弃”,似乎让人感觉到更轻松。“我们不是生活在真人秀里的完美小姐,并不需要时刻保持精致,永远光鲜亮丽。”
你拍照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看到滤镜中的自己:美女(帅哥)你好。
打开原相机:怪物,你是谁?
加一层滤镜,脸上的毛孔、皱纹、痘印可以一键清除,灰蒙蒙、暗沉沉的背景色也可以变得更亮更锐。随着智能手机图片处理功能越来越强大,滤镜已经成为大部分人拍照的“标配”。
但是,在近期的社交平台上,正在涌起一股“反滤镜”风潮。
一些主播发起了关滤镜挑战:
网友也 纷纷参与到“挑战原相机”“原相机封神”等活动中,分享自己舍弃滤镜后原生、真实、直接的照片。
照片中的她们有毛孔、有汗毛、有斑、有痣、有皱纹,带着瑕疵,但呈现出自然的美感。不少人在帖文评论区赞美她们的自信和勇气。
0 1
原相机拍照为啥能火?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尝试走出被过度包装的“楚门的世界”,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其中最简单直接的原因便是大家“累了”。过去,大家习惯了在社交媒体上戴上精致的面具,让自己每一次的公开分享都能展现最完美的自己。
这带来了一种“内卷”,总有人比自己更精致,而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好,不得不花费更多金钱、时间和精力在拍摄和修图上。
为了一组九宫格照片,即便用了滤镜模板,人们还是会根据原片的情况调整亮度、白平衡、色温等参数、通过裁剪进行二次构图、手动为自己美颜,最后“拍照五分钟,修图两小时”。
尽管原相机照片不是最完美的自我展示, 但卸下面具,“自暴自弃”,似乎让人感觉到更轻松。
对滤镜的审美疲劳也是原相机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在滤镜算法之下,照片往往千篇一律,比如“港风”自带大浓妆,“小清新”是朦胧的,“INS风”就是油画质感……
而美颜滤镜后的人脸往往是锥子脸、冷白皮、浓眉大眼、唇红齿白,看上去似乎都长得差不多,“美则美矣,生气全无”。相比之下, 原相机照片风格各异又带有现实质感,可以让观众耳目一新。
过度使用滤镜还加剧了容貌焦虑。当我们看惯了滤镜后的完美自我,再看到去掉滤镜后的自己,会产生落差感,会永远感觉自己不够美。
在这个意义上,原相机拍照鼓励人们摘掉厚重的滤镜,返璞归真,以松弛的姿态迎接真实的生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与瑕疵,接纳自己。
“我们不是生活在真人秀里的完美小姐,并不需要时刻保持精致,永远光鲜亮丽。”
02
原相机拍照就更高级吗??
不过,当用原相机拍照在网民的围观下,逐渐成为一种“炫耀”后, 正在慢慢失去它原有的真诚,成为一场美貌营销。
在“挑战原相机”“原相机封神”等话题下,人们争相发布好看的去滤镜照片,在帖文中特意强调“没有用滤镜”,其言下之意是“我没有加滤镜也很美”。
甚至还有一些人明明使用了滤镜,却通过精心地调整滤镜参数,让照片看起来更自然,凸显自己的“天生丽质”“妈生好皮”,并强调自己是“原图直出”,对相貌并不在意。
“为了能用原相机拍出好看的照片,我会反复练习,找到自己最好看的角度、光线、姿势。只有在照片很完美的情况下,我才会分享到社交平台上去。”小红书博主杉杉这样说道,“用原相机其实加大了拍美照的难度”。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于是,“原相机”滤镜特效,带着三分矛盾、六分滑稽、一分黑科技的神秘感,出现在网友面前。
对自然、真实的追求,本意是接纳自己,却在无形中加重了人们的拍照负担, 也可能给喜欢用滤镜的人扣上不接纳真实自己的帽子。
“‘挑战原相机拍照’这一话题有意或无意地预设了一个立场——用滤镜是相对低级的,用原相机拍出好照片才是高级的。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审美规训呢?”小红书博主@像羊这样说道。
还有人从中嗅到了熟悉的流量 味道,容貌焦虑是互联网长盛不衰的话题,够有争议、能吸睛、有流量。不少商家借此引流、打广告、带货,推荐自家祛痘、祛斑、去皱纹等产品。
杉杉发现,“原相机”更像是一种流量密码,帖文加上“原相机”标签后,点赞量和浏览量可以翻好几倍,“我的精修照片一般能收到几十个赞,但原相机照片可以收到几百个赞,最高的时候收到过一万多个赞。大家都有猎奇心理,想知道别人去滤镜后到底长啥样。”
03
不美,又如何呢?
客观来说,精美原相机照片或者“伪原相机”照片的出现,不能全怪博主们虚荣。因为,无论是去滤镜还是加滤镜,大家依旧不敢“丑”。
网友们嫌弃滤镜下的“精修美”,喜欢去滤镜后的“真实美”,两种行为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大家的喜好或许各有不同, 最终的追求还是只有一个——美。
更难的是,现在对美的要求还要够真实、够自然。精修照片不行,还得有实况照片和视频来证明自己是“原生美”和“妈生好皮”。
看客们真正难以接受的,是“真实的丑”。 博主@像羊偶尔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自拍“丑照”,一条300多阅读量的帖文会收到10多条负面评论——“怎么这么丑,是不是没睡好?”“不要天天发自拍,你以为自己长得多好看吗?”
(@像羊的个人主页)
我们的审美,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开放。外界的凝视,自身的焦虑,“换汤不换药”的社会规训,都把颜值与我们的人生价值绑定在了一起。
人人皆有爱美之心,追求美丽无可厚非,但更重要的, 是将生命与颜值解绑 。能定义一个人的永远是其内在的灵魂,而不是外在的容貌。跳脱出外貌这一评价体系之后,我们看到的,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各自的阅历、性格、能力、喜好……
因此,不要再说“不加滤镜也很美”“优雅老去也很美”“自信的女人最美丽”“胖子也可以很美”, 我们想问的是—— 不美,又如何呢?
我们还有更多的闪光点,值得别人去发现。不管你是蓬头垢面,还是光彩照人,总会有人爱你,只是因为你是你。
编辑:涵雨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