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困扰全家?医疗机构护理有办法
发布时间:2023-03-04 11:15:44|来源:中新经纬|作者:魏薇
 
     家里有老人怎么办?年轻人天天上班,失能老人没有办法照顾自己,真是很让人担心啊!为了使更多失能老人得到专业地照料,避免家庭陷入“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2016年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制度启动试点。
 
     “我父亲72岁了,因脑梗、肾功能衰竭需长期血透。我是独生女,平时要上班,我妈也有严重的心脏病,也没办法全程照顾我父亲。”近日,湖南省湘潭市的徐女士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4000万人。北京大学一项人口学研究显示,到2030年,中国失能老人规模将超过7700万,失能老人将经历平均7.44年的失能期。
 
  为了使更多失能老人得到专业地照料,避免家庭陷入“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2016年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制度启动试点。目前,长护险试点覆盖49个城市,参保人员达1.45亿。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鲁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长护险试点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实践,总结、整合各地试点的经验,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时机已相对成熟。

  “给了我生活的信心”
 
  “长护险”也被称为社保“第六险”,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所需费用。
 
  中新经纬近日实地走访湘潭市发现,作为国家第二批试点城市之一,湘潭市正深受人口老龄化之痛。湘潭市医疗保障局局长马金辉介绍,截至2021年年末,湘潭市60岁及以上的人口达59.0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8%。在此背景下,湘潭市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徐女士的父亲徐龙钦便是长护险的受益者之一。作为一名独生女,徐女士由于工作原因无法24小时在父亲身边照顾,母亲也已年过70岁,照顾丈夫日渐吃力,尤其是徐老先生发病时会呼吸困难,需要立刻送到医院就医。
 
  在多方考察后,2021年11月,徐女士决定将父亲送至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养护院。2022年1月,徐老先生开始享受长护险待遇,护理费用由长护基金支付70%,自己只需支付30%。
 
  “在享受长护险待遇之前,每月要支付五六千元,两位老人退休金本身不高,我的工资也不高,负担还是比较重的。有了长护险之后,我们每月只需支付3000多元,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徐女士说。
 
  据了解,湘潭市长护险的重度失能参保人可在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居家上门3种护理服务方式中,自行选择一种。
 
  医疗机构护理原则上收治医疗护理需求为主的重度失能人员,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其限额为100 元/人/天,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其限额为80元/人/天,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70%,个人支付30%。入住定点养老机构的失能人员,为50元/人/天,报销比例与定点医疗机构一致。选择机构上门护理的,限额为75元/人/次,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80%,个人支付20%。
 
  “部分老人因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在医院进行治疗,选择医疗机构护理。而大部分老人出于个人意愿和家庭经济等原因,会选择机构上门护理。”湘潭市长护险经办机构泰康养老的有关负责人介绍,选择居家上门护理的占比达80%。
 
  家住湘潭市雨湖区62岁的参保人张正义老人便是选择上门机构护理。张正义妻子陈女士对中新经纬介绍,2013年2月张正义因突发脑干出血,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每天需要24小时的贴身照护,她因照顾病人每天都累得筋疲力竭。
 
  “他是长期卧床的病人,有时候需要一整天围着他转。现在有人来帮我,每次来护理一个半小时,不仅能教我一些护理知识和技巧,而且有人陪我说说话,也能给我增添一些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陈女士说。
 
  据了解,长护险对于机构上门的服务时长和内容有着相关规定:生活照料类包括洗头、沐浴、剪指甲等项目,每次1.5小时;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类包括言语训练、站立训练等8项内容,每次1个小时。服务频率为每周上门3-4次,每月不超过16次。
 
  “按服务项目频率看,清洁类、进食这种属于基本生活照料的项目频次会最多。但在需求程度上,压疮预防、安全护理及指导以及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的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项目是失能人员更需要的。”上述负责人介绍,基本生活照料可以帮助缓解家属照护压力,提升参保人生活质量;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防止并发症,缓解症状,避免病情恶化。
 
  费用方面,陈女士算了一笔账,每次护理个人仅需支付15元,每月16次,长护基金每月报销960元,个人每月只需支付240元。
 
  筹资问题待完善
 
  长护险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筹资。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指出,目前试点地区主要有三种筹资方式,最流行的一种是作为“第六险”按年度设有固定额度,定额筹资;二是将长护险并入医保,由医保基金统筹开支,地方政府会在医保缴费标准上有所调整;三是按照收入、按照比例单独收缴。
 
  以湘潭为例,马金辉介绍,试点阶段,参保对象为湘潭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包括用人单位的在职职工、退休人员、部分个体商户和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
 
  按照重度失能人员年均护理费约2万元,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比例70%估算,综合失能人数和经济护理服务水平,得出人均每年筹资标准约110元。
 
  据悉,湘潭市的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按年度筹集,单位和个人缴费原则上按同比例分担,单位缴费从其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划出,个人缴费是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代扣代缴。
 
  对于筹资标准,湘潭市则分为在职职工、退休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在职职工的筹资标准是单位缴费部分以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即单位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年缴费基数为基数,按0.12%的费用缴纳,个人缴纳部分是以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也就是个人基本医疗保险的年缴费基数为基数,按0.12%的费率缴纳,即单位和个人各承担0.12%。
 
  退休人员以本人上年度养老退休金收入总额为基数,由个人按0.24%的费率缴纳。灵活就业人员则是以上年度湖南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基数,由个人按0.24%的费用缴纳。
 
  从湘潭长护险两年试点经验来看,2021年,受疫情的影响,享受长护险的人数为1100余人,基金支出487.73万元,在基金收入中占比为15%;2022年,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出达1587.73万元,占基金当年收入的35%。
 
  “通过两年的试点经验和基金收支情况,2023年我们将调整部分待遇政策。随着享受长护险待遇的人次增加,预计今年基金支出在3000万元左右,占比65%。从目前来看,收入是可以满足支出的。”马金辉说。
 
  鲁晓明表示,当前在很多地方,长期护理保险并非独立的险种,而是依附于医疗保险且高度依赖医疗保险基金,本质上还是医保的一部分。然而,两者的性质和功能存在不小差异,医疗保险主要是保障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也就是医疗;而长期护理保险面对的是失能人群,是通过护理维持其身体机能状态,并不具备显著的治疗康复功能。
 
  鲁晓明进一步指出,医疗保险面临较大的保值增值压力,医保基金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输血本身面临能否持续的问题。因此,需要拓宽财源,进一步完善个人、单位、国家财政共同承担的筹资机制,保证其长期稳定发展。
 
  长护险有望提质扩面
 
  “目前,各地虽然陆续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但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的制度框架,各试点城市在保障范围、受益人群、保障水平、评估标准、筹资渠道、服务项目、经办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制度公平性和持续性存在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孙洁在提案中指出。
 
  在享受长护险待遇方面,包括湘潭市在内的大部分试点城市仅覆盖了重度失能老人。但南通、青岛、苏州和呼和浩特涵盖了中度失能群体,另外还有部分城市将失智等特殊人群纳入到保障范围中。
 
  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童晓轩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该医院有长护险的老人仅占入院患者的20%。“像轻中度失能并不在长护险支付范围内,没有达到长护险的支付标准。”
 
  湘潭市待遇保障和医药服务管理科负责人何卫龙表示,目前按照国家医保局先将重度失能人员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的要求,湘潭市试点前期暂未将中度失能人员纳入长护险制度,但有部分先期试点城市,已经将中度失能人员也纳入长护险的制度保障中。在下一步的试点工作中,湘潭市将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将中度失能人员纳入长护险作为未来考虑的方向。
 
  随着长护险试点的进一步探索实践,长护险的受益人群也有望扩大。
 
  中新经纬注意到,长护险也出现在多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北京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重庆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提质扩面。
 
  何卫龙提到,目前湘潭长护险试点仅涵盖了职工医保,城乡医保居民暂时还未纳入长护险。
 
  “我们也会在下一轮实施细则中进一步优化筹资标准,拟下调退休人员的缴费比例。另外,还将考虑探索长护险扩面——将城乡居民纳入长护险覆盖范围。”何卫龙说。
 
  董登新认为,下一阶段长护险应该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把第六险做成一个全民覆盖的制度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孙洁也建议,参考日本、德国将长护险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相关政府部门尽快研究出台相关制度规范,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定位与发展方向;同时,建立全国统一的等级评定和需求评估标准,管理规范,逐步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扩大保障范围,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编辑:涵雨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