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多地加强疫情防控:出行需提供“三码一证明”
发布时间:2022-05-01 11:03:38|来源:第一财经|作者:

五一期间多地加强疫情防控:出行需提供“三码一证明”,考虑公众存在假期旅游的需求,预计假期以近郊踏青为主,呈现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圆心的潮汐性特征,出城和返程在时间、流向分布上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呈现一定程度的“潮汐”现象。

  近期全国疫情继续呈现点多面广态势,多地也加强了疫情防控,要求“五一”期间出行需提供“三码一证明”,即健康码、场所码、行程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交通运输部日前印发的《关于统筹做好2022年“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服务保障等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统筹做好“五一”假期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和人民群众正常出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
 
  该通知要求,强化客运枢纽、火车站、机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运力投放和应急调度,提高疏运能力,减少人员聚集;避免客流聚集和乘客长时间等待。
 
  记者5月1日联系多地交通运输部门了解到,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五一”期间出行的,均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且健康码、场所码、行程码无异常,测温正常且全程佩戴口罩。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提醒,“五一”出行,广州辖区内机场、火车站、公路客运站等需查验离穗旅客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根据太原市疫情防控要求,“五一”乘坐火车要提供“三码一证明”方可进站。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介绍,对公路来(返)川人员实行“入川即检”,外来车查验所有司乘人员的健康码、通信行程卡、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入川码”。
 
  目前,四川省已在722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出站口外、79处普通国省道省界入口处,共设置了801个核酸采样点。各核酸采样点只对从省外地区来川或者返川的车辆,进行查验;对没有出过省,只在省内区间通行的车辆,不予查验,正常通行。
 
  四川省还规定,省外来车入川前,需提前申领“四川天府健康通”,并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在收费站出口处,车辆需按交通标识提醒,走人工车道交费出站。四川省在25个入川高速公路的第一个服务区,均设置了便民核酸采样点,省外来车的司乘人员可在这些点位免费做核酸,后续在驶离高速公路出站口时,不再重复检测。
 
  陕西省因属地疫情防控需要,在部分收费站出口设有检查点,卫健疾控、公安交警部门对中高风险地区(外省)车辆人员进行劝返或隔离,其余车辆人员须配合进行测温登记、扫码或查验核酸检测报告。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相关通知要求,市民非必要不离郑,减少流动、减少聚集、减少活动。确需返郑的人员(含省外入郑货车司乘人员)须提前3天报备。入郑时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配合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未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须在新郑机场、高铁东站、郑州火车站临时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后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入郑。
 
  长沙黄花机场对所有进港旅客监测体温、扫场所码和查验健康码、通信行程卡、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重点地区来(返)长旅客、健康码异常旅客,流调登记后实行闭环管理。长沙高铁南站也要求对境外来(返)长、发热、健康码异常的旅客,流调登记后实行闭环管理;对中高风险地区来(返)长的旅客,设置专用通道,实行落地即检,并进行闭环转运。设置10个采样台,为重点地区来(返)长旅客提供免费落地核酸检测。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路网中心提供的“五一”假期路网运营分析报告显示,受区域性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公路网运行将呈现出流量明显下降、拥堵有所增多、货车占比提高、区域性差异较大、潮汐性特征明显等五个特点。
 
  预计“五一”期间,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约为2700万辆,同比2021年五一假期日均(5292万辆)降低49%,同比2020年五一假期日均(4528万辆)下降40%。
 
  交通运输部有关人士称,因疫情防控需要,部分地区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外广场、普通公路省界、市界等位置设置了1.2万余个疫情防控检查站点。由于节日期间公众出行时间较为集中,在防疫检查点附近路段和车流集中路段,将会出现短时间拥堵或车多缓行现象,但不会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交通拥堵。
 
  上述分析报告显示,考虑公众存在假期旅游的需求,预计假期以近郊踏青为主,呈现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圆心的潮汐性特征,出城和返程在时间、流向分布上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呈现一定程度的“潮汐”现象。
 
  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五一”假期及今后一段时间,将指导各地切实保障交通干线的畅通,推动有关部门和各地一起规范健康码管理,深入推进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码卡融合、规范赋码,防止和杜绝地方擅自赋码、“层层加码”等现象,精准实施货车通行管控,提升通行效率,畅通城乡物流微循环,全力以赴做好涉疫地区民生物资和重要生产物资运输保障。
 
  作者:章轲

 

编辑:澜澜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