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10年终于圆梦 安康市汉滨区早阳镇赵磊带来乡亲发了“羊”财
发布时间:2022-11-14 21:35:00|来源:陕西农村报|作者:

 

山里源生态牧业合作社大门。

    山里源生态牧业合作社理事长和它的羊“子”。
  
  “我给大家免费提供小羊,等养大后再按重量回购,一户村民养两只羊的话第一年就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这是10年前赵磊对村民的动员和许诺,10年如一日,他做到了,带领父老乡亲发“羊”财、富家庭、壮集体,助力78户贫困户摆脱贫困,依靠产业逐步走上致富路。
  带领乡亲养羊
  促进脱贫致富
  赵磊是安康市汉滨区早阳镇寨垭村人,一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寨垭村是一个海拔1000多米,离城区50公里的偏远乡村,土地大多是高山坡地,种啥不长啥,种庄稼往往是“种一葫芦打一瓢”。这里山大人稀,植被茂盛,自然生长着200余种牧草植被,2013年赵磊成立了山里源生态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养起了当地特有的陕南白山羊,走上了养殖和传承陕西省重点保护品种白山羊的道路。
  没羊舍,自己便画设计图,用当地的材料(木头、竹子),用双手编织搭建,不会养羊,自己找资料、上网查。从羊的防疫、看病到屠宰一点点积累,从几十只到几百只,羊舍容纳不下了,想要发展壮大、大规模发展、带动农户发展致富,就要标准化养殖,然而有了想法,就开始储备建设标准化圈舍,找专家去参观学习,借鉴别人的标准化养殖场经验进行总结,结合自己当地地理位置设计出了适合当地标准化养殖场的规划图,找资金,建场材料拉不上来,先修路,下雨了车上不来用肩扛,就这样硬是在2012年建成了800平方米的标准化圈舍;2014年建标准化圈舍1800平方米,沼气池一座,饲草加工、储存房280平方米,办公室5间,消毒防疫室各一间,共计260平方米;2015年硬化到场区水泥路1000米,修建水塔一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2016年成立了安康市汉滨区山里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流转土地280亩,已用挖掘机深挖土地200多亩,利用牲畜粪便种植高山无公害蔬菜,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之路。
  合作社存栏量达500余只,合作社利用现有的优势进行繁育、帮扶,发展农户养殖,提供羔羊让农户养,带动贫困户把高山养羊和高山露地蔬菜结合起来,走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之路,既推进了示范带动又扩大了规模。合作社一直以来采取自然放养方式,出产的肉产品也以口感好、原生态、品质佳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的好评。
  壮大集体经济
  创新产业模式
  合作社充分依靠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实施“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村党支部作为贫困户根本利益的代表,协助合作社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山林资源,把资源变资产;将国家支持产业发展资金作为资本入股的方式,让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参与分红;村党支部监督经营主体认真履行帮扶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对贫困户的承诺和合同约定,推动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保障贫困户长期稳定收益,为产业扶贫纵深推进提供强力保障。
  合作社采取订单回收、统一销售,为参与养殖户解决了销售问题,还提供岗位、园区务工,解决附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村民赵自奋说:“现在村上有了合作社发展的产业园区,我每月都有3000元的收入,比在外打工好多了,还能照顾家里。”
  保护繁育良种
  推进产业融合
  合作社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白山羊存栏量1500余只,实现产值280多万元,实现利润180万元……
  据赵磊介绍,未来合作社将计划用3年时间扩大生产规模,新建种羊保育圈舍1800平方米,购进种母羊1000只,合作社承担起繁育供种、技术服务、帮助销售的任务;完善办公培训设施设备,完善农产品深加工研发及设备;实施蔬菜、玉米农作物灌溉工程,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牲畜粪便种植核桃、高山蔬菜玉米等农作物,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整理土地500亩;修建民宿、旅游观光,结合资源环境优势,发展乡村特色旅游;走畜牧养殖和高山无公害蔬菜种植、种养结合,及农耕体验、赏田园风光,吃、住、游为一体的现代循环农业路子,使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编辑:于竹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