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力量就是中国,第二大力量是相邻的新兴经济体,在新能源车的生产端,德法这样的欧洲经济大国或北欧国家这样的经济小强国,短期内虽然业绩平平,但按照欧洲绿色转型的趋势来看,欧洲本土的新能源车产业将快速发展起来。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安妮·克鲁格日前撰文称,如果《通胀削减法》和《芯片与科学法》如期在1月1日生效,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美国的盟友将予以报复,这反过来会招致美国的反击。而且,这种针锋相对的升级不仅限于汽车产业和半导体产业,还可能影响越来越多的出口类别。这就意味着,美国将挑起一场战后无前例的“全球贸易战”。
如果不对美国的这类行径加以及时制止,既定全球贸易规则,乃至全球政治和地缘、军事和社会等规则都将面临逆行与重塑。那么,面对美国政府的这些咄咄大招,中国应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中欧联手”,将是短中期的可行之举。限于篇幅,本文仅以《通胀削减法》为例,且从欧洲视角论述。
其实,美国《通胀削减法》涉及的不仅是欧洲新能源车或某个产业链,而是欧洲的全产业链。该法有三大块内容:第一部分是加征企业税,该法将对大型企业征收15%的“企业最低税”。第二部分是处方药定价改革,该法首次要求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从2026年起对医疗保险中处方药的价格进行谈判。第三部分是新能源抵免和补贴项目,该法计划投资共计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及气候变化项目。第一部分内容将影响欧洲所有大型企业,涉及到欧洲的全产业链;第二部分与欧洲关系不大;第三部分才是新能源。
那么在欧洲经济中,新能源车和绿色产业的地位究竟如何?先看几组数据:2021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在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还不到10%;而到去年4月,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就已升至25.3%;到2025年,在欧洲地区和中国,预计电动车将占到各自汽车市场的39%。至于德国、法国和英国等欧洲经济大国,电动车的市场占比将更高,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40%-50%。这就足见在欧洲国家尤其欧洲经济大国的汽车产业中,新能源车的地位正在快速提升。
同样,绿色产业在欧洲经济中的地位之高也是毋庸置疑的。欧洲一直在绿色产业、生态转型方面领先世界。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去年9月发布的2022年第二版绿色未来指数,世界排名前20位的国家中有16个是欧洲国家。这里需要提及其中三个国家:欧洲“三好学生”冰岛排名第一,欧洲“一般学生”意大利尚且拿到第17,还有一个是欧洲“好学生”英国,其可再生能源份额已经达到36%,并雄心勃勃地计划到2025年达到100%。
面对美国强势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欧洲可以有哪些应对之策?“以牙还牙”是现在不少欧洲学者的主张,但连德法这样的欧洲国家都很难具备单枪匹马抗衡美国的实力。只有联合其他力量,也许可以对美国形成相当的制约。
第一大力量就是中国。中国在绿色转型领域的发展位居世界前列,在新能源车方面更是如此。中国连续7年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也是全球最大的,有专家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比将达到50%。可想而知,《通胀削减法》也将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形成一定冲击。第二大力量是相邻的新兴经济体,例如“地中海联盟”此次要求欧盟委员会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作出共同回应,其中的一部分国家是北非和西亚的新兴经济体。而且,此次地中海国家联合行动,法国很明显发挥了主导作用。
而从生产端和市场端的发展趋势而言,在对抗美国《通胀削减法》方面,以德法在新能源车的生产端,德法这样的欧洲经济大国或北欧国家这样的经济小强国,短期内虽然业绩平平,但按照欧洲绿色转型的趋势来看,欧洲本土的新能源车产业将快速发展起来。为首的欧洲国家具有相当的优势。在市场端,欧洲国家是极其重要的新能源车市场。欧洲国家尤其是欧盟在绿色转型方面是世界的急先锋,“油车换电车”已是正在进行时,下一步还将在欧盟和其成员国的大力推动下大刀阔斧地推进。欧盟有5亿人口,加之欧盟国家总体收入水平较高,欧盟居民在新能源车方面的购买力不凡,市场潜力也大。
总之,《通胀削减法》和《芯片与科学法》若正式实施,将危及全球产业链尤其是绿色产业,而欧洲国家将首当其冲。欧洲若能与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联手,可在短中期有效应对之,例如可以迫使美国对中国和欧洲国家等在新能源车和绿色产业至少实施部分“豁免”。至于长期方面,尚需中欧等多方积极推动重构国际贸易正常秩序与规则。(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前访问学者)
编辑:涵雨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