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药监局近日公布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大多来自网购
发布时间:2023-04-18 15:35:46|来源:澎湃新闻|作者:王鑫

  常见的化妆品不良反应包括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品痤疮、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唇炎、化妆品荨麻疹、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激素依赖性皮炎和化妆品甲损害等。

  重庆市药监局近日公布《2022重庆市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下称《报告》):去年,重庆市共收到《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5642份,以化妆品接触性皮炎为主。《报告》显示,自2018年起,网购化妆品引发的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

  初步诊断情况

  常见的化妆品不良反应包括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品痤疮、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唇炎、化妆品荨麻疹、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激素依赖性皮炎和化妆品甲损害等。《报告》显示,在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2022年,重庆市共收到《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5642份,同比增加11.72%,其中严重报告5份。2015至2022年,重庆市累计收到《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30486份。

  《报告》显示,在上报的5642份化妆品不良反应中,共涉及初步诊断5873例次,其中以化妆品接触性皮炎为主,有5071例次,占86.34%;涉及5772个产品,其中普通化妆品4705例次,占81.51%;特殊化妆品1059例次,占18.35%;牙膏8例次,占0.14%。其中,普通化妆品以护肤类为主,有3547例次;其次为美容修饰类,有570例次;香水类最少,仅有22例次。特殊化妆品排名前三的分别为祛斑美白类(440例次)、防晒类(396例次)、染发类(109例次)。

  产品网购来源占比

  从患者/消费者性别分布情况来看,涉及男性患者/消费者的报告420份,占7.44%;涉及女性患者/消费者的报告5222份,占92.56%,男女性别比为1∶12.43,男性患者/消费者比例略高于2021年的报告情况(1∶15.56)。女性患者/消费者数量远高于男性患者/消费者,该现象可能与化妆品使用人群以女性居多有关。患者/消费者年龄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21-30岁,有2011例,占35.64%;其次为31-40岁,有1633例,占28.94%;10岁以下的报告共有62例,占1.10%。

  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产品来源为网购、商场和美容美发机构等。《报告》指出,近4年以来,产品网购来源占比逐年增加,2022年产品网购来源占比达到57.87%,高出2021年网购占比4.72个百分点,高出同年商场占比近1倍,是2018年网购占比的2.13倍。

  重庆市药监局提醒,消费者选购化妆品时,应选择到正规合法的网站购买化妆品,认真查看经营者的营业执照等资质情况。消费者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不购买标签信息不完整的化妆品。根据标签标示信息,消费者可以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或者下载“化妆品监管”APP,查询化妆品的注册备案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消字号或械字号产品不属于化妆品。

编辑:菲菲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