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结束 淄博烧烤的火爆仍在延续
发布时间:2023-05-13 20:33:17|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叶攀

  就在游客们忙着享受美食、晒图打卡之时,淄博全市上下通力协作、深挖资源,努力使官方宣传与游客自发推广形成共振效应,把网络“流量”变成游客“留量”,把“网红现象”打造成“长红”品牌。

  “五一”假期结束,淄博烧烤的火爆仍在延续。

 

  “方桌火炉小马扎,露天碳烤半自助”。各大社交平台上,仍不断有用户分享自己“错峰”体验淄博烧烤的消息。满是烟火气的视频里,肉串、小饼加小葱,再来几瓶青岛啤酒,设在淄博周村区海月龙宫物流港的烧烤节场地仍然人头攒动,每只小方桌上都坐满了食客。

  几乎每一个傍晚时分,最有名的“牧羊村烧烤”总店早已围得水泄不通。“八大局烧烤”门口的队伍已经排了两三百米,负责叫号的店员只要将身体探出铁门外,立刻被食客团团围住,扰攘声中,店员解释得声嘶力竭。铁门内的扩音器重复播放着“请到门口领取餐具和小饼”。对于这样的网红店,工作日花两小时排队已是常态。

  作为今年“五一”的顶流,淄博烧烤从今年3月初就开始累积势能。最初,“淄博烧烤店开门一分钟坐满大学生”“大学生组团到淄博撸串”等多个话题频上短视频平台及社交媒体热搜。3月10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打造“淄博烧烤”美食品牌,发布淄博烧烤地图、举办烧烤节,还为此特别重新摸排了途经烧烤店的常规公交线路,使主城区42条常规公交线路覆盖33家烧烤店,并专门新增了21条定制专线。

  在淄博市政府的推动下,3月13日,“淄博烧烤”作为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从0上升至3018,并在清明节后迎来指数级别增长,4月18日,词条指数已经达到33759。至此,淄博已借助烧烤成功出圈,成为继成都、重庆、长沙后的又一网红城市。

  然而,深入这座新晋网红城市便会发现,互联网带来的“凶猛”流量被这座有“鲁中明珠”美誉的老牌工业城市沉着吞下。淄博应“烤”过程中的沉静,与烧烤消费中“万人尽欢”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

穿串工、烧烤工,都成了紧俏资源

  这是最后一包“鲁C小饼”了,究竟该递给谁?年轻的服务员站在相邻两桌没吃饱的客人中间,犯起了难。

  晚上10点半,毗邻山东理工大学的张店区著名夜市“水晶街”,烧烤小店预备的1000包小饼已经全部用完,情急之下,小店店主张敏向临近的两家烧烤店各借了30包小饼。可最后一批客人还没招待完,60包小饼就又售空了。

  一同消耗殆尽的,还有上百斤的猪肉和后厨的人力。按照最初的方案,张敏要给每一位食客赠送韩式海带汤。但后厨很快发现,仅是穿串、预烤至五成熟,就已经使他们精疲力竭,煮海带汤的确不难,可就连这样简单的事也着实抽不出精力来做了。张敏不得不变更“待客”方案,往每个等位的客人手里塞一罐牛乳茶。

  过去,淄博的烧烤店通常在下午4点左右营业。然而,当外地客源已不局限于天津、安徽、江苏、河北等地,随着天南海北的食客涌入,如今淄博最火爆的烧烤店外,为了抢到下午第一场,早上八九点钟就开始有食客排队等候,其中不乏刚下了高铁还拉着行李箱的游客。为了照顾食客的体验,许多商家不得不提早到中午营业。

  流程精简了再精简,然而张敏的店里,食客落座半小时,还是不见烤串和炭火上桌。透过传菜窗口向后厨一望,师傅们各个大汗淋漓,只能悻悻回到座位。毕竟,在这条紧挨着人民西路的网红街上,更火的烧烤店早就停止发号,以食材售空或排队人数过多为由,“劝退”食客。在张敏的店里,排队半小时就能求得一座,已属万幸。

  淄博高铁站日常旅客发送量在2万人次左右,而4月30日,车站到达旅客54581人次,发送旅客46697人次,这座始建于1903年的火车站,单日到发总人数首次超10万人;5月1日,发送53924人次,到达58936人次,车站到发总数达到112860人次的峰值,约为山东省单日旅客发送最高车站青岛北站最新历史纪录的一半。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包括淄博站、淄博北站和临淄北站在内的淄博火车客运发送,连续四天刷新历史纪录,累计发送旅客240252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8.5万人次、增幅55%。

  本地市民自发把“烤场”让渡给了这些游客。烧烤原本是淄博市民钟爱的食物,傍晚6点左右,吃过晚餐的本地人呼朋唤友,把烧烤当成“二场”,但这些生活方式已然被颠覆。

  “微信群里,有朋友说想来淄博吃烧烤,我都不敢接话。不是怕麻烦,而是游客实在太多了,朋友来了也得排长队,可能没办法保证他们的体验。”水晶街对面,山东理工大学陶瓷琉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任允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户外的大桌常常围坐着特意跑来淄博团建的人,彤红的炭火逼出肉串的油脂,发出滋滋拉拉的声响。无烟烤炉涌动的热气,持续给餐桌上“掏心掏肺”的言语加温。人声、歌声、掌声此起彼伏,沉浸在烟火中的食客们陶然忘形,只有店主和服务员一脸慌乱,四处协调短缺的食材和人力。

  如今,几乎所有的淄博烧烤店门上,都张贴着一张招工启事,穿串工、烧烤工,都成了紧俏资源。

  找不到完全对口的工人,张敏店里的人手是从自家的韩式烧烤总店调来的,对烧烤不算陌生,可饶是如此,客流高峰期,店里仍乱糟糟的。情急之时,穿着红色丝制衬衫的张敏不得不亲自上阵,在后厨预烤。两手握两把签子,一天下来,手心里磨出了黄色的茧。

  晚上11点,水晶街上的食客终于散去,暮春的夜晚仍有寒意,员工们围站在店外,烤掉剩下的食材充作夜宵。刚结束一天的“战斗”,张敏嘱咐上了年纪正要下班的老师傅:“叔,明天上午九点来吧,加个班,行吗?”老师傅极不情愿,张敏语气柔和,但态度坚决。

  食客奔着淄博的口碑和烧烤的实惠、美味而来,1.5元/串的猪精肉和五花肉,2.5元/串的牛肉,1元/串的土豆、茄子、辣椒,8元一瓶的青岛啤酒,客单价基本徘徊在40元到70元之间的小小烤串形成了惊人的消费势能。

  “从知名度、影响力来说,淄博烧烤也就排在中等稍微偏上一点儿。它是本地人津津乐道,但在这次全国性传播之前,在外面是没有声量的,知道的人很少,远远达不到锦州烧烤的影响力。”烧烤纪录片《人生一串》总导演陈英杰是首个尝试将“淄博烧烤”带进大众视野的人。

  “淄博烧烤”是我们《人生一串》所有城市站点里,播放量最高的一站。” 陈英杰总结,烧烤一定要先立足于本地,才能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淄博市烧烤协会会长陈强4月中旬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一些淄博烧烤小店单日营业额已经达到15万到16万元,而当地一家五星酒店过去一天的营业额也才14万元。

  微信首次发布的《“五一”游玩井喷数据报告》显示,“五一”期间淄博旅游相关行业日均消费金额环比增长73%,游客在淄博本地中小商户日均消费金额环比增长近40%。

编辑:菲菲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