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个“欧洲院士”值不值当?所谓的“院士”头衔在科学界的含金量究竟如何?
发布时间:2024-05-07 19:17:10|来源:红星新闻|作者:守一

  想要成为“欧洲院士”应具备哪些条件?科学院在欧洲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俱乐部”;欧洲的院士制度更加注重科学研究的实际成果和对科学发展的贡献,而非身份和地位;院士头衔是对科学家长期努力和卓越成就的认可,而非一种可以用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

  等更多人明白这类头衔的真正价值时,得了头衔的只怕会成为耻辱,花掉的钱也是买来一身臭,那就不值当了。

  近日,一篇《花40万可买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文中称,近期学术圈包括中国数十家顶尖学术机构,出现多名“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有网友质疑,该“院士”荣誉含金量不高,花40万元就能购买。欧洲自然科学院中国代表处负责人回应称,对于申请者从来没有收取过任何费用,认定为院士的中国籍成员,也不会收取年费。媒体记者联系到一家服务公司,工作人员表示“18万包过”。

  到底哪一方在撒谎,现在不好贸然定论,这个所谓的“院士”头衔在科学界的含金量究竟如何?

  按照该院中国代表处负责人的说法,院士的门槛需要5篇以上专著或者3个以上国家级专利、省级科学进步奖,取得博士学位证书等。听上去门槛似乎没那么高。面对“山寨”质疑,该负责人说,科学院在欧洲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俱乐部”;欧洲的院士制度更加注重科学研究的实际成果和对科学发展的贡献,而非身份和地位;院士头衔是对科学家长期努力和卓越成就的认可,而非一种可以用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

  可问题在于,如果只是一个科学家俱乐部,那就老老实实叫俱乐部好了,何必弄出欧洲自然科学院这样的名称,并且煞有介事地评选院士呢?院士这类头衔,在哪个国家都有类似约定俗成的理解。弄所谓的院士头衔,就很难摆脱沽名钓誉的嫌疑。

  而这样一个远在欧洲的科学院,对中国学者青睐有加。据媒体统计,2021年至今,已有超过30位国内专家学者当选相关院士,其中包括企业家、教授等,一些获得院士身份的人会对外进行自我营销推广。这个推广举动值得咂摸,获得所谓院士称号的,显然将之当作成就或者荣誉,而不只是视作纯粹的俱乐部成员。那是否可以认为,颁发头衔和获得头衔的,其实都心知肚明?

  如果是一个含金量不高的头衔,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表面看似乎和局外人关系也不大。耐人寻味的是,有服务公司为此开出18万包过的承诺,还有代办机构称费用在20-50万元之间,通不过则不收费用。究竟是哪些人会为此买单?愿意花钱的人都不傻,花了这个钱,自然是觉得物有所值。或者是收获了情绪价值,或者是这个头衔的花费能够从其他渠道赚回来。而用一些看似高大上的头衔来提高自己身价,并不算什么新鲜操作。所以,这类头衔流行还是有一定公共危害,让一些沽名钓誉的人骗取社会信任,伤害大家对科学家群体的信任。

  当然,有人愿意花自己的钱去运作这样的头衔,旁观者暂时还管不着。只是等更多人明白这类头衔的真正价值时,得了头衔的只怕会成为耻辱,花掉的钱也是买来一身臭,那就不值当了

编辑:涵雨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