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芑坚持科普惠泽后人 可谓是“巧摘天星的人”
发布时间:2022-11-06 11:46:01|来源: 中国新闻网|作者: 马芙蓉 武一力
 
 
 
 
 
 “他很爱帮助年轻人。”有件事,让施正范记了一辈子:当年他结婚无钱也无房,是韩老把家里的两间房让出一间给他。
 
  “父亲性格比较急,摘了那么多星星,按照他的工作作风,总要去核查一下看有没有遗漏,或者是搞错的,忍不住就上天巡查去了。”11月1日深夜,韩锡勤在微信朋友圈,写下对父亲的怀念。
 
  韩锡勤的父亲韩天芑是中国著名大地天文学家和天文地球动力学家,中国天文大地测量学科开创者之一。韩天芑因病医治无效近日在武汉逝世。
 
  韩天芑的一生,引领和见证了中国天文学从一穷二白、肉眼观星,到建立起完整大地天文学理论和技术基础的过程,也亲历了中国一个世纪的变迁——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
韩天芑。韩锡勤 供图
 
韩天芑。韩锡勤 供图
  炮火中求学
 
  在韩锡勤眼中,父亲爱国、敬业,一心只想干好手头的工作,建设国家;孙女韩时珺也说,爷爷常教导她,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份浓郁的家国情怀,与韩天芑年少经历关系密切。
 
  韩天芑1923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象山县新桥镇海台村。年幼时,家里经济拮据,学费全靠母亲养猪维持。14岁那年,母亲离世,整个家庭靠父亲苦苦支撑。韩天芑高中报考技校,学习土木科,希望早日工作谋生。
 
  日军侵华,战火四起,韩天芑的求学之路,因此充满艰险。他在宁波高级工业学校读了不到两年,宁波和浙东等地均遭日军占领,学校几经搬迁。
 
  1943年,韩天芑和同学一起辗转赴重庆求学。途中,他接到父亲逝世的电报,加之母亲早逝,韩天芑无后路可退,只能继续往前走。
 
  后来,得知当时的“中央测绘学校”招考,不收学费,韩天芑报了名。考试那天,正逢日军轰炸重庆,飞机在头顶轰鸣、碎石砸在考场屋顶,一些考生放弃考试逃出门外,原本数百人的考场最终只剩下数十人。韩天芑顶着压力,完成考试并被录取,自此与大地测量结缘。
 
  颠沛流离中求生,炮火烽烟中求学,这些经历深深刺痛了韩天芑。他深知落后就要挨打,更加坚定勤学苦练、建设祖国的决心。他给自己立下规定,习题做完才能去吃饭。毕业考试时,韩天芑是班级第一名。
 
  1950年,27岁的韩天芑加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从事天文大地测量工作,正式开启科研生涯。
 
青年时期的韩天芑。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供图
青年时期的韩天芑。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供图
  创立“中国的金格尔法”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天文一穷二白,韩天芑等人成为中国天文大地测量的探路人。
 
  1953年底,中国开始使用进口仪器——威尔特T4全能经纬仪,为黄河流域进行一等天文测量。30岁的韩天芑参与该项目。在外国专家帮助下,韩天芑等人很快掌握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天文测量仪——威尔特T4全能经纬仪的使用技术。
 
韩天芑进行天文观测工作。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供图
韩天芑进行天文观测工作。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供图
  现年90岁的施正范既是韩天芑的学生,也是同事。据他回忆,因为是一等天文测量,测量点均在山上,没有路也没有汽车,大家靠着4匹骡马把仪器运至能到达的最近点,再一起把仪器抬上山。作为团队主心骨,韩天芑强调最多的是保护好仪器。
 
  施正范当时在团队负责电台信号接收。一次使用收报机时,零件出现故障,他在更换过程中不小心把新零件弄坏了,“韩老很严厉地批评了我,从那以后我长了教训,再也不敢马虎”。
 
  天文观测最佳时间是晴朗的夜晚。韩天芑带领大家“不放过一个晴夜”,观星、测点、记数、计算、绘图……每测完一处,立即坐上马车奔向下一处。条件虽艰苦,但也乐趣无穷。
 
  威尔特T4全能经纬仪虽然“全能”,但手工操作比较复杂,计算繁琐,作业时间长,当时苏联花费几十年都未能解决这些难题。于是,韩天芑开始思考能不能在洋设备上想点“新办法”。他根据设想,试用适于全能经纬仪的简化计算公式,多次计算后终于成功,使工效提高5倍多。简化公式得到当时的国家测绘总局肯定,被编进“天文测量细则”。
 
  但韩天芑并不满足于此。20世纪50年代末,他提出T4全能经纬仪利用接触测微器按双星等高法(即“金格尔法”)测时的方法,实现天文测时的半自动化记录,大大提高测时精度,被天文界称为“中国的金格尔法”。这项科研成果,一直被中国测绘部门用作施测高精度天文坐标的重要方法之一。
 
韩天芑年轻时工作场景。韩锡勤 供图
 
韩天芑年轻时工作场景。韩锡勤 供图
  “巧摘天星的人”
 
  1960年5月,韩天芑和同事接到任务,奔赴“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开展天文测量。
 
  一行人从甘肃兰州乘卡车出发,历时11天抵达拉萨,克服高原反应,在拉萨奋战30多个昼夜,首次解决了天文方位角测定中的人仪差问题,为研究分析天文大地网提供依据,并建起高原上第一个天文基本点,填补当时中国天文测量史上的一项空白。
 
  此外,他组织编算了中国大地天文测量的2628颗恒星平位置表、金格尔星对表、天文基本点测定的最优技术方案等;联合全国各天文单位和测绘部门共同编制《中国大地测量表》,使中国天文大地网的天文定位纳入统一高精度系统,他也因此被称为“巧摘天星的人”。
 
  1962年底,韩天芑又投入新战斗——筹建武昌时辰站。该站对中国提高世界时的授时工作,具有重大实用价值。查阅分析中外有关资料、房子的设计、施工队伍的选择、购买重要器材等工作,他都一一参加。
 
  “韩老总想着尽可能地为国家节约。”一起参与武昌时辰站建设的施正范记得,当时韩老特别强调说,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作为科技工作者,处处事事应考虑如何把国家的每一分钱用好。“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为国家负责的人。”施正范评价道。
 
韩天芑(右)和老师在一起。韩锡勤 供图
 
韩天芑(右)和老师在一起。韩锡勤 供图
 
 
  今年1月,中科院精密测量院为韩天芑举办了百岁寿辰座谈会。谈及长寿秘诀,韩天芑曾坦言关键在于保持乐观心态。平日,他爱穿颜色鲜亮的衣服、养绿植,关心时事政治,用放大镜看报纸。
 
2022年1月,韩天芑在自己的百岁寿辰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供图
 
2022年1月,韩天芑在自己的百岁寿辰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供图
  韩天芑尤其喜欢与年轻人交流,常通过微信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一些年轻人遇到烦恼和喜事,也乐意与他倾诉分享。
 
  “他很爱帮助年轻人。”有件事,让施正范记了一辈子:当年他结婚无钱也无房,是韩老把家里的两间房让出一间给他。
 
  在孙女韩时珺看来,爷爷是中国百年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他深知只有祖国强盛,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而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爷爷对年轻人成长与教育格外关注。
 
  为让更多人了解宇宙的奥秘,韩天芑坚持开展天文科普。据与韩天芑共事40余年的湖北省天文学会原理事长高布锡介绍,20世纪80年代后期,韩老联合有关部门和中小学校成立湖北省天文学会,组织天文科普讲座、天文夏令营,上百名爱好者加入其中。
 
  2017年4月,韩锡勤曾陪父亲回了一趟浙江象山老家。韩锡勤记得,当时父亲已经94岁,身体不太好,但是依然坚持给家乡孩子们作科普报告。韩锡勤全程听完,惊讶于父亲深入浅出的讲解,也感怀于父亲对后辈的关怀。
 
  2020年初,韩天芑感染了新冠肺炎。康复出院后,他为大学毕业生写下一封长信。他说,他的一生恰逢几次物理学、天文学、测绘学科技浪潮。技术革新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方向,面对新机遇,一定要去尝试,牢牢把握,不要被一时的成败得失困住。
 
  家乡富裕、落叶归根、将一些老物件捐予家乡,这是韩天芑晚年常念叨的三大愿望。
 
  韩锡勤表示,他将遵从父亲遗愿,把父亲骨灰葬于象山;将把象山老宅捐出,建立乡俗乡情博物馆。近期他正在整理父亲遗物,计划把父亲的奖章纪念章、金格尔法论文原稿等物品,捐给博物馆,作为父亲留给后辈的礼物。(完)
 
  人物简介:
 
 韩天芑。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供图
韩天芑。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供图
  韩天芑,中国著名大地天文学和天文地球动力学家,中国天文大地测量学科开创者之一。1923年2月11日生于浙江省象山县海台村,1943年10月考入中央测绘学校大地测量系学习,在世界时服务、地球自转变化和恒星光干涉技术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曾任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和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以及中国测绘学会理事、测绘学报编委等职。
编辑:涵雨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