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市民大城市如何养老?适老化改造如何进一步提质扩面?
1月26日起,成都发布、红星新闻特别发起“民声我代言”两会特别活动,诚邀成都市民们为成都发展建言献策,让市民“对话”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政府、代表和委员、老百姓之间架起“连心桥”。活动启动以来,市民、网友参与热情高涨,纷纷围绕基础生活配套、公共服务、就业环境、交通出行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期盼和建议。
“关于养老机构的监管、社区无障碍设施、老年人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等话题,不仅是市民关心的,也是我今年关注的领域。”为将这些问题形成“闭环”,成都市两会期间,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学院院长路雪婧将市民声音和自己的建议带进现场。
如何避免民办养老机构“暴雷” 成都今年有望出实招规范预收费用管理
见到成都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斌,路雪婧打开了话匣子,她先抛出了一组前期调研的数据: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社会养老的供需矛盾愈发突出,截至2023年4月,成都市备案(许可)养老服务机构共有451家61296张床位,其中公办145家24908张床位,机构占比32.1%,床位占比40.64%;民办271家31302张床位,机构占比60%,床位占比51.07%;公建民营34家5086张床位,机构占比7.5%,床位占比8.30%。民办养老机构仍是主力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市民面对民办养老机构“暴雷”问题,该如何处理和避免?这是路雪婧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建议进一步完善对养老机构资金的监管,建立资金风险预警制;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预收费的规范管理等。对此,王宏斌表示,预计今年有望出台养老机构预收费用管理制度的相关意见,“为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用的管理,还将加强全市预付费金融平台建设,以防范化解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等风险。”
不仅如此,王宏斌介绍,成都市民政局官方微信号上公布了正规、有备案的养老机构名单,市民在选择时可进行参考。“若市民发现有非法集资等问题存在的养老机构,可向所在地民政局或当地公安机关进行举报。也可以拨打12345热线进行举报。”
适老化改造如何进一步提质扩面 加强多部门联动,共同探讨破解之策
“无障碍环境建设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路雪婧认为,目前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保护措施还相对滞后,不完善、不系统。“无障碍环境改造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政府在老旧小区的电梯安装、居家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保障老年人的无障碍出行方面仍需努力,比如保证老年人在家与十五分钟养老圈之间的无障碍通行等。”
对此,成都市住建局副局长杨波表示:“政府一直在推进老旧居住片区、老旧商业区的改造,改造同时也会更多考虑适老性问题。但可能确实存在一部分不属于老旧小区认定的区域或者商业化产权区域没有及时进行适老化改造,这一难题需要多部门共同探讨破解之策。”适老化改造要进一步提质扩面,下一步,将加强多部门联动,共同探讨这一话题,寻找更优解决方案,并不断完善其环境改造。其中包括修建老年人专用步行道、街巷设置座椅、公共厕所加装扶手等一系列改造,便捷老年人的出行和日常生活,提升老年人生活环境的安全性。
据介绍,作为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的一部分,适老化改造也在有序推进,“去年一年时间,成都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达到1809部,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杨波表示。
成都正在构建医养结合的机制 将建成6大共享中心
针对路雪婧关注的老年人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杨晓涛表示,目前,成都市正在构建医养结合的机制,前期已经与成都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期望通过该机制建设,将宣教、检查、培训等工作前置,不只是老年人,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享受医疗福利。
据杨晓涛介绍,2024年6月,成都还将推出医养结合的资源布局规划,目前正在调研区市县社区的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和需求,最终形成指导意见,区市县根据指导意见,建设符合自身需求的医养结合设施。
“不只如此,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更好的医疗资源,我们将通过2-3年时间建成6大共享中心。”杨晓涛说,6大共享中心包括消毒供应中心、心电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远程会诊中心。通过6大共享中心建设,真正实现诊断能力下沉,让老百姓在基层做B超、拍CT,三甲医院的专家给出诊疗意见,市民不用到处跑,也实现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根据预计,2024年,成都将实现2大共享中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