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觉得理科生能报的专业更多,出路更广,选择更多就意味着更好。但问题在于,他们没有想到,人实际上只能报一个专业,只能走一条路。
孙同学曾经留着长发,清瘦,高颧骨。有人评论他,长着一张搞艺术的脸。
2017年,孙同学以623的分数考上重庆大学土木学院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那是他并不感兴趣的专业,由于一再挂科,他读了三年大二,在2021年退学。
今年,他重新参加高考,以582的分数被南京艺术学院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录取。
从世俗意义上算起来,他一共“浪费”了六年半的时间。
他坚定地热爱文科,却在父母的意志下不得不选择理科。他陷入焦虑和抑郁。最低谷的时候,他不去上课,在桌前静止到凌晨。他又困又渴又想上厕所,但动弹不得。
孙同学把自己的故事发布在小红书上,许多人称赞他的勇气。但对他来说,这是别无选择。他想要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也必须面对将来就业的竞争。他需要高考,他只能再次高考。
最近,结束高考的孙同学在看书、运动、看电影。他24岁,比即将相识的新同学要年长几岁。但就像他在小红书上说的那样,“对我的人生来说其实还很年轻。人生从来没有上岸,只有不断泅潜。”
被父母逼迫学理科
我高中的时候一直想学文科,但父母逼迫我选了理科。
他们觉得理科生能报的专业更多,出路更广,选择更多就意味着更好。但问题在于,他们没有想到,人实际上只能报一个专业,只能走一条路。
我喜欢学文科。文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更多样化的。而高中的理科或工科,绝大部分是用特定方法研究特定问题,得到一个预期之内的结果。
相比“特定的解决方法”,我更喜欢“复杂的现实情况”“理论”和“创作”。工科无法指向那些我更关心的事情,但父母不签字,我就只能学理科。
读理科后的日子距离现在已经很远了,我很少回忆,只模糊地记得一些当时的痛苦。一方面,学习本身对我来说非常折磨,另一方面,我缺少高价值的社交。我当时关系好的同学大部分也都去了文科班和实验班,我在一个中等的理科班,和班里同学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同时我意识到,我在接下来的几年,已经错失了对自己来说最好的选择。
好在我们高中在河北还算比较宽松,我的日常快乐来自看书、看杂志、去别的班里找朋友聊天、给朋友们写信。
既然选择了理科,我要为以后做打算,在既有条件下选择一条还能接受的出路。我把所有的河北省理科生能报的专业都看了一遍,其中建筑学让我有些兴趣——它更多基于对显示的观察和理解。当然就业或许和我当时想的不一样,不过这是后话了。
那年高考,我考了623分,分数够不上重庆大学的建筑学。我最后报的是重庆大学新开设的专业,土木学院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我父母对专业不太懂,通过我的解释,他们觉得这个不错的大学的新专业,也还有些前景。
几乎所有力学课程都挂科了
这个专业和我想象的差不多,但学习难度更大,有的科目的挂科率能达30%以上。
学习内容跟一般的土木工程大类差不多。要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各种各样的力学。还有技术方面的东西,在地下工程的方向上要研究得更细致一些。
但由于我没有上过大三,所以对专业内容了解得不是很多。工作方向就是施工单位吧,设计院或者甲方。
我的同学和老师都是非常好的,但在这个环境里,我感受不到任何的正向反馈,或者说,我感到自己的奖励链条无法运转下去。
在大学里,在学业上获得认可、在学校活动上获得认可或者在社会活动上获得认可。我会觉得,这些评价系统和我没什么关系。
我真正想做的是一些包含理论性或创作型的工作。但在当时的处境下,我很清楚,我离我真正想做的事情还有很遥远的距离。甚至可以说,我已经半永久地错失了我更想做的事情。就是这样的绝望感、焦虑感。
最低谷的时候发生在我大一下学期和大二的上学期,我不去上课,很多时候躺在宿舍铺着的泡沫垫上,以静止的方式躺一个下午,或者在桌前静止到凌晨。
我又困又渴又想上厕所,床就在我头顶上方,饮水机和卫生间就在我一米外的阳台,但是我动弹不得。有时候我就这样坚持到新的一天,直到日出给我一点鼓舞。
我去谈恋爱,参加学校里的兴趣社团或者社会上的文化活动。这些东西减缓了我的痛苦,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业和处境带来的痛苦。
我想做的仅仅是能够毕业而已。每个学期我都在想,我要再坚持一把,把这几门课过了,然后不再留级,读大三,读大四,接着毕业。哪怕留级一两年,如果能毕业的话,不管是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还是心理成本,都更低一些。
但每次坚持一两个月之后,我发现真的很难。
如果说全部的我有十成力的话,在这样的处境下,我最多只能用五成到六成。我认真听课、预习、复习、写作业、做笔记,去寻求其他同学的指点和帮助。
我只能做这么多了。就像一个长跑运动员,他在陆地上跑步,他可以发挥十成力,但在水里或者受伤的情况下,他最多只能发挥五六成。
我还是挂科了,几乎所有力学,包括大学物理下,高数下,还有荷载与结构设计,这些比较难的课程都挂了。但像通识课、体育课、英语以及思政课,都没什么问题,甚至我还拿过比较高的分数。
就这样,我大学上了四年,上了三次大二。
我当时也尽力了,但在看专业知识的每一秒钟里,我都会感到一种荒诞感,感觉我做的事情与我无关。
或许有人会说,我在给自己挂科找理由,我觉得恰恰相反。我不是因为做不好不喜欢,是因为不喜欢所以做不好,就算做好了,我也不会喜欢。
我的那些同学,有的能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上轻松拿高分。我一点也不奇怪,我很清楚他们是怎么思考的,也很清楚自己无法那样思考。如果说我获得某种超能力,可以马上得到他们的思维习惯的话,我是会拒绝的,这意味着我会失去更多我更看重的东西。
我并不感觉挫败,因为我本来就不想参加这个游戏。
22岁退学后重新参考高考
我考虑过转专业,但失败了,我们学校转专业对绩点的要求比较高。
2021年我退学了。在决定高考前,我也尝试了以肄业学历去找工作,当然找的不是本专业的工作,而是销售性的,找工作的结果并不满意。我还尝试过自由职业,也很难。
退学后第一次参加高考是在2022年,那时候我还在考虑找工作的事情,对高考没怎么准备,只是简单看了一个月的书,分数很低。
2022年夏天,我下定决心再次高考。
我没有选择去学校复读,而是和朋友一起在外边租了个房子,他上班,我自学,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参加普通高考。
我家人很支持我再次高考,他们觉得上大学是最好的,哪怕耽误点时间,但是上大学也比不上的好。
今年的高考,我考了582分。而2017年的高考,我考了623分。我一开始就知道,不会比第一次的分数更高。因为高中的时候,有较为规律的训练,有比较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这次我是自学,还要照顾自己的日常,要面对很多琐事。而且我考的是文科,要重新学历史,高考改革了,和以前的出题方式不一样。再加上我的颈椎病和腰椎病,过去几年散漫的生活方式。你看这么多因素,如果我能考到比原先更高的分数,反倒不正常对吧。
我备考的时候,时间利用率其实是非常低的。我没有特别规律地安排自己,只是大概确定自己的学习进度。我可以在24小时中的任何时间睡觉,也能在任何时间醒来,任何时间吃饭或者学习。平均下来,可能每天的学习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
也有效率很高的时候。有时候晚上睡不着,两点钟起来做卷子。以前我最讨厌的是化学,但有一次,我可以从两点连续写试卷到十点,八个多小时内,连续做了四套卷子。其间除了喝水和上厕所,没有做任何其他的事。做第一套的时候拿了五十多分,到第四套的时候就能到八十分了。我仿佛没有感觉到时间流逝。
最近,我被南京艺术学院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录取了。我把我的经历发到网上后,很多人说很佩服我的勇气,我不觉得自己有任何勇气,我纯粹是没有更好的选择,我迫不得已。
从世俗意义上讲,没有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从高中到大学,我至少有六年半的时间被浪费了。但我后来想了很多,我会觉得人的过往经历是无法改变的,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很宝贵的财富。
就像我在小红书上写的,我现在24岁,但是对我的人生来说其实还很年轻。人生从来没有上岸,只有不断泅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