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大赛好精彩!“居民楼突发火灾”选手们“生死时速”比拼救人真功夫!
“居民楼突发火灾,四五个伤者送来急救,有创伤、胸外伤、烧伤不等,心肺复苏按压不够病人没有抢救回来,家属情绪崩溃……”4月13日,一场紧张刺激的临床技能大考在南京医科大学上演。
记者了解到,当天举行的是南京医科大学2024年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本次竞赛分为分区赛、总决赛两个环节进行,67支代表队268名选手参加了分区赛,20支队伍共计80名选手进入了决赛,最终6支队伍入围了总决赛环节。
记者在现场发现,总决赛的考题为临床情境题,“居民楼突发火灾,不同程度受伤的居民被急救车转运到医院”,参赛团队要临时组成急诊救护小组,应对处理患者伤情。参赛选手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患者的分类检伤、救治处理、医患沟通等任务,并需要提交详细的救治方案和操作记录。选手们“生死时速”比拼救人真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的传统赛题不同,本次考题案例设置没有固定“剧本”,避免“操作熟练”,更注重“操作有效”,情境考题的设置为开放性结局,选手的救治处理不同、操作水平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治疗效果”,也就“演绎”新的发展方向。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选手心肺复苏操作中,如果没有达标,抢救失败导致患者死亡,面对“患者家属”的“情绪崩溃”,这就要求选手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和新的处理;心肺复苏达标患者抢救成功,但由于按压时间和力度没有控制好导致了患者肋骨骨折,又要求选手进行另一种途径的处理和应对。
“这种创新性的设置,使得比赛更加贴近真实世界的医疗环境,参赛者需要更加全面、灵活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大赛副裁判长、南医大一附院整形烧伤外科副主任医师唐健介绍,大赛还积极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运用高级仿真患者,给予选手实时反馈的情景式竞赛模式,运用诊疗思维平台实现选手临床处置措施和结局的可视化等,也增加了比赛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提高了比赛的整体水平。
“还是有些紧张的,大脑要高速运转,把平时所学所练发挥出来。”刚从考试现场出来的南医大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的李驿洵还显得有点激动,今年就读大五的她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已经在南医大一附院实习,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进入到真实的模拟考试,还是非常考验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南京医科大学一直以来非常注重临床实践教学,近十余年来,持续推进“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计划,开设临床技能训练课程;不断加强临床师资岗位胜任力要求,组织开展“天元教学”教师发展系列培训(如:临床青年教师轮训、临床能力考官培训等);强化学校医学模拟中心内涵发展,推进附属医院等教学单位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不断创新技能培训与考核模式等。从教学计划、评价方式、师资培养、实践平台等全方位保障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