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阳江公司“天眼”系统:科技赋能引领台风防御与海洋经济新变革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海洋经济开发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华电阳江公司凭借其前瞻性的视野和创新的技术,成功将“天眼”系统引入台风防御和海洋经济发展领域,实现了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重大转变。
白云悠悠,碧波无垠。在阳西县沙扒镇,离岸最近约55公里的华电阳江公司青洲三项目海域,一座被誉为“天眼”,能“捕风捉雨”的气象监测站,正不停为岸上的陆上集控中心集控室的“智慧风场”平台传输气象要素数据,为地方防灾减灾决策和海上风电场安全运行和生产提供依据。
去年7月,防御台风“泰利”过程中,这座刚建成不久的“天眼”便为我市台风防御工作立了功。华电阳江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工作人员与市气象台保持紧密联系,第一时间提供海风场现场风力数据和现场照片,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掌握台风动态、防台决策和群众避灾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这是国内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首批运用太阳能供电和‘4G+北斗’数据通信技术的‘天眼’,把海上气象防灾减灾的前线向深海延伸超50公里。”市气象台副台长殷宏南介绍,“天眼”可对海上气象要素进行24小时连续观测,预报时效最长可达7天,预报分辨率最细达到逐小时、逐公里,实现周边海域台风提前72小时、强对流天气提前3小时预警。
阳江位处台风高发区域,特别是4月进入汛期后,较多的强降雨、强对流、大风、海雾等天气,会对海上风电场的建设施工和运维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天眼”的存在,既能为地方防灾减灾决策提供资料依据,也能有效解决海上风电场面对突发自然灾害“状态检测难、应急处理难”的行业性难题,实现海上风电场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从“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的跨越。
在华电阳江青洲三项目陆上集控中心集控室的大屏前,海面往来船只轨迹清晰可见,海上风电机组运行数据一目了然,海洋气象观测数据同步上传。生产管理人员只需点点鼠标,便可了解风电场位置未来7天的风向风速、大气气压、雷电概率、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为风机的消缺、维保,提高风机运行效率等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海风达到每秒3米以上时,风机开始工作。而当海风大于每秒25米时,风机就要停下,避免出现风机飞车、叶片断裂、发动机烧损等事故。”华电广东公司副总工程师,华电阳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纪云松说,有了“天眼”,工作人员便能预知风电场风速,有的放矢控制风机运行,大大提高风机运行效率。青洲三项目建成“天眼”以来,单日发电量屡创历史新高,月风机设备可利用率、月等效利用小时数在广东省同类海风企业位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