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我国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能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病毒输入后可以快速传播扩散。
虽然秋已至,但蚊虫不减,被其叮咬可能会被传染多种疾病,其中一种就是——登革热。近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爆发了登革热疫情。一些人身边或许有朋友从东南亚旅游回来后,生病就诊就被确诊了登革热,这个听起来貌似陌生的传染病,到底是什么呢?怎么感染又怎么治疗?有没有预防的办法?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这种疾病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特别是在亚洲、非洲、中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每年都会有数千万计的人感染,是全球传染最广泛的虫媒传染病之一。
感染登革病毒一般在3-14天,多数为5-8天后发病。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少数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更严重的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症,可在1-2天内因出血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登革病毒有四种不同的血清型,分别为1、2、3和4型,四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型。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
登革热是怎么传播的?
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在我国有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分布,其中白纹伊蚊分布更广泛,就是我们常看到的“花蚊子”。它们通常喜欢在有清水的地方繁殖,并且在白天活动。当伊蚊叮咬病人或隐性感染者时,将病毒吸入体内,并在体内经过8-10天增殖,再次叮咬后可将病毒传播给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