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畸形是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 家长群体中存在不少错误观念
发布时间:2024-03-05 21:35:11|来源:搜狐新闻|作者: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小耳畸形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手术和康复训练,许多孩子得以恢复正常听力,重拾自信。但遗憾的是,仍有许多家庭因不了解、不信任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宣传小耳畸形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先天性耳畸形是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针对新生儿耳畸形,家长群体中存在不少错误观念。改变这些观念有助于更好地展开耳畸形诊疗工作。

  对于耳畸形,很多家长在疾病认知上存在缺失或错误。先天性耳畸形包括两大类: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和先天性耳廓结构畸形。关于耳廓形态畸形的耳模型矫治,许多家长可能从未听说过或了解甚少,家长经常怀疑耳廓形态畸形是否会影响宝宝的听力。

  先天性耳廓结构畸形又称为先天性小耳畸形,大多数家长对小耳畸形存在很多误解,认为小耳畸形仅仅是表面上的耳廓外形和耳道的畸形,却不了解其可能对听力产生影响。同时,很多家长不了解耳畸形的治疗时机,导致耳廓形态畸形的宝宝就诊较晚,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许多小耳畸形宝宝的家长,为了避免延误就诊时机,孩子刚出生就急于进行各种检查。

  那么,新生儿出生后,家长发现宝宝耳畸形应该怎么办呢?什么时候是合适的就诊时间呢?

  首先,应关注宝宝耳廓的大小是否异常。如果耳廓大小正常而形态不佳,则属于耳廓形态畸形。形态畸形包括垂耳、杯状耳、环缩耳、招风耳、Stahl's耳、Conchal crus耳、隐耳、耳轮畸形、混合畸形等多种类型。

  耳廓形态畸形导致容貌缺陷,严重的甚至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先天性耳廓畸形的宝宝等到5—6岁才进行手术治疗。然而,手术存在全身麻醉意外、局部瘢痕、矫正失败等风险。

  研究表明,新生儿体内残留有母体雌激素,出生后雌激素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雌激素可以增加耳廓软骨中透明质酸的含量,从而提高软骨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因此,新生儿早期耳廓软骨的可塑性较强,使用耳模型矫治器进行早期矫治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塑形效果。

  耳模型矫治无需手术,通过佩戴耳模型矫治器的方式,对耳廓进行塑形,以达到矫治效果。最佳矫治时间窗口为出生后7天至14天内。一般来说,出生后42天内均可进行矫正,矫治器越早佩戴效果越好,平均矫治周期约为2周至1个月。如果宝宝超过时间窗口佩戴矫治器,矫治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矫治时间也相应延长。

  如果宝宝的耳廓大小异常,耳廓的正常结构缺失,外观表现为条索状、花生状、小耳甲腔型或不规则皮赘状,耳道表现为无耳道、耳道狭窄,或残耳可见一小眼,则属于先天性小耳畸形。在耳廓发育阶段,受遗传或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耳廓的多种发育畸形。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由于胚胎时期第一、二鳃弓及第一鳃沟发育异常引起的外、中耳畸形,常伴有外耳道狭窄或闭锁、中耳畸形等,少数情况下伴有内耳畸形。通常家长发现上述情况时,因过分着急和担心,出生后不久就进行颅脑CT、颞骨CT、颅脑核磁检查,迫切想了解宝宝是否存在结构发育异常,是否有耳道。

  CT检查含有放射性射线,对宝宝有辐射等危害,而核磁检查主要针对软组织结构进行显影。况且,无需CT或核磁的影像学评估,就能知道小耳畸形的宝宝,除了外耳畸形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中耳畸形。

  外观上无耳道的宝宝,外耳道通常是骨性闭锁的,而非仅仅是“耳朵眼堵了”或是皮肤遮挡了耳道,不需要通过CT或核磁来证实有无外耳道。

  不少家长误以为宝宝只是存在外形上的发育异常,所以经常首次就诊于整形医院或机构,忽视了小耳畸形对听力及言语发育的影响。小耳畸形的治疗及早期听力干预,应以专业耳科医生的治疗意见为主导,到手术年龄时再考虑耳廓的整形。在就诊时间上,建议在6月龄左右就诊于耳科门诊,就诊后进行听力学检查,评估孩子听力损失类型及程度。

  对于小耳畸形宝宝,最常见的是传导性听力损失,在手术前可配戴骨导助听器治疗。对于单侧耳畸形的宝宝,即使不配戴助听器也通常不影响宝宝言语的发育,但在畸形侧配戴助听器可以帮助辨别声音来源方向、在噪声中识别声音等。对于双侧耳畸形的宝宝,骨导助听器的配戴尤为关键,有助于宝宝在语言发育的黄金阶段学习语言。

  总之,对于耳廓形态畸形的宝宝,应该在出生后尽早就诊。对于小耳畸形的宝宝,应在6月龄左右就诊。对于耳廓形态畸形的宝宝,畸形一般仅仅影响外形的美观,不影响听力。对于小耳畸形的宝宝,畸形不仅仅影响外形,同时影响听力及言语发育,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无论是形态畸形还是结构畸形,都不建议过早进行影像学(CT或MRI)检查。

  发现新生儿先天性耳畸形,家长应理性对待,循序渐进地遵医嘱进行诊疗。认真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树立正确观念,科学进行医疗干预,可大大减少家长不必要的焦虑,同时也让患儿获得听力及心理健康

编辑:菲菲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