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养育一定要做好回应性照护。“有一种饿叫家长觉得他饿”,部分婴幼儿被强迫喂养,导致出现拒奶、吐奶、厌食、睡觉不安稳、大便或干或稀等情况。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照护者一定要关注和观察孩子的动作、表情及各种信号,及时、准确解读其需求,提供可以满足孩子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积极照护。
许多婴儿在喂养后都会出现吐奶的情况,吐奶的量和频率以及吐奶时的状态都不尽相同。许多新手爸妈都会对此感到困惑,不确定是自己喂养方式、奶粉搭配、奶量控制不当,还是孩子得了某种疾病。顺义妇儿医院综合外科韩雪锋介绍,婴儿在喂养后偶尔吐一两口奶一般是正常现象,这与婴儿的生理结构有关;但如果每次喂奶后都大量、喷射状吐奶,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或消化道发育畸形,需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婴儿都会吐奶吗?
许多有过喂养经验的父母都知道,婴儿在喂养后偶尔吐一两口奶是正常现象,这与婴儿的生理结构有关。
首先,婴儿的胃容量较小,在奶量较大的情况自然会反流出来。其次,婴儿的消化道结构还没有发育完善。胃像个口袋,“口袋”上下都有类似于“橡皮筋”的肌肉的组织结构,被称为“幽门括约肌”。成人饭后,幽门括约肌就会自动关闭,防止食物反流,所以成人即使偶尔吃得比较撑也不会呕吐。但是婴儿的幽门括约肌并没有发育完善,当进食完毕后,并不能完全将上口闭合,导致生理性的食物反流。
除生理结构外,婴儿偶尔、少量吐奶也可能与喂养后患儿体位、喂养时吃进空气有一定关系。所以,喂养婴儿后应及时抱起拍拍嗝,自然呕吐的现象就会好很多。
有学者认为呕吐与食管反流是不同的概念。生理性反流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消失,当呕吐物伴有胆汁或出现其他并发症或持续时间较长,就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要到医院进行疾病的排除。
每次喂奶后都大量、喷射状吐奶,可能是什么原因?
如果婴儿在每次喂奶后都会大量、喷射状吐奶,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信号,常见病因有牛奶蛋白过敏和婴儿消化道发育畸形。
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是儿童期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国内研究显示发病率为2.69%。主要是由于肠道黏膜无法对牛奶蛋白消化吸收建立正常的免疫耐受而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呕吐是临床表现之一,还可出现湿疹、红斑、风团、血管性水肿等现象。
婴儿消化道发育畸形
婴儿消化道发育畸形是一组系统畸形疾病的统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疾病:
胃食管反流、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先天性肠闭锁或肠狭窄、食道闭锁、幽门前半瓣膜、胃扭转、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急性胃炎、先天性巨结肠、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环状胰腺等。
由不同的消化道畸形疾病引起的呕吐,时间、性质、状态并不一致,症状千差万别。例如,先天性肠扭转不良发生呕吐胆汁的概率要较其他疾病更高;急性胃炎发生腹泻的概率较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血便、黑便的症状较为典型。
不同病因的发病年龄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新生儿期最容易出现呕吐,主要与新生儿胃肠道发育及解剖有关。
临床表现以呕吐为主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肠闭锁或肠狭窄、肛门直肠畸形、先天性巨结肠等。每种疾病不仅存在“呕吐”这一种临床表现,可能会有腹胀或胎便排出延迟等症状,在没有明确孩子呕吐的原因时,我们还是要高度警惕消化道畸形。
在考虑消化道疾病的同时,家长还应该注意,孩子若有脑压变化同样也会表现出喷射性大量呕吐。此外,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均可引起呕吐症状。
近日,顺义妇儿医院综合外科病房收治了一位刚满月的患儿。患儿几乎每次吃完奶都会呕吐,量大且呈喷射状,让新手父母感到非常焦虑。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最终确定患儿的病因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该疾病在亚洲的发病率并不高,在欧美等国家的发病率约为1‰—3‰。
患儿家长在听取综合外科主任张廷冲的建议后,积极配合医生,决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案;术后4天,患儿恢复良好,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