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一致认为,“科豆35”具有耐盐高产特性,是大豆耐盐碱的重要创新性突破成果,将为缓解中国大豆危机和加速中国盐碱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耐盐大豆育种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获得重大进展——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田志喜研究团队成功选育的耐盐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系“科豆35”,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的典型盐碱地上采用完全天然雨养方式进行示范种植,10月15日通过田间实收测产显示亩产为270公斤以上。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介绍说,田志喜团队长期致力于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在大豆基因组学、种质资源演化、重要农艺性状遗传解析、分子设计育种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为培育高产优质耐逆性大豆新品种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和理论基础。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属于典型的滨海盐碱地。田志喜团队针对中国大豆生产的重大需求,结合盐碱地现实种植条件,在东营市土壤盐度含量5‰的地块上采用完全天然雨养的种植方式,开展创新性的耐盐碱大豆种质资源筛选、品种选育与示范等研究工作。通过连续5年的高强度耐盐碱筛选和小区试验,在1.3万多份大豆种质材料中筛选获得耐盐碱新种质68份,包括“科豆35”在内表现特别优异的有25份。
2022年,田志喜团队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镇海宁村土壤含盐量为4.5‰-6.5‰盐碱地块采用完全天然雨养的种植方式,对耐盐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科豆35”进行30亩连片的示范种植。虽然在今年整个大豆生长季,4-6月份播种前极度干旱(返盐严重),7-8月份经历强降雨洪涝(降雨量400毫米)和高温干旱虫害,9-10月份经历台风和强降雨(降雨量100毫米),但新品种“科豆35”抗逆性强,尤其是苗期耐盐性和抗旱性、后期抗涝性方面尤为突出,实现大豆丰收且外观品质优良。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10月15日邀请有关专家,对东营滨海盐碱地示范种植“科豆35”的产量进行田间实收测产,测产专家组经过实地勘察,选取中度(播种前含盐量3.7‰-4.5‰)和重度(播种前含盐量4.5‰-6.0‰)两个示范区块进行实收测产。通过联合收割机收割、称重、水分检测等一系列测产程序,最终得出两个区块“科豆35”亩产均超过270公斤的结论。
专家组一致认为,“科豆35”具有耐盐高产特性,是大豆耐盐碱的重要创新性突破成果,将为缓解中国大豆危机和加速中国盐碱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田志喜团队称,“科豆35”属夏大豆中熟类型,具有耐盐性强、抗倒性强、抗病性好、高产优质等特点,在黄淮海北片地区夏播全生育期108天。该新品种2021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北片区域试验,亩产比对照品种增产10.3%;2022年继续参加国家黄淮海北片区域试验和国家黄淮海滨海盐碱组区域试验。
据了解,中国大豆产量长期不足,近年来大豆进口量一直持续在9000万吨以上,对外依存度高达85%,提高大豆生产能力是中国粮食安全的重大急需。而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是缓解中国大豆危机的有效途径,但单纯地在现有耕地基础上通过减少主粮作物种植以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并不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实际国情。除18多亿亩红线耕地外,中国还有11.7亿亩的边际土地,其中包括5亿亩左右的盐碱地,而拥有各类具有农业利用前景的盐碱地总面积1.85亿亩,对这些盐碱地的有效开发利用,是提升中国大豆产能的重要新方向。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开发盐碱地种大豆。
编辑:涵雨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