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文旅产业复苏 需要产业生态的重构和闭环,在这个“变化已经常态化”的时代,在文旅产业终于可以发力的时候,要对困难和变化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加倍注重现金流。产业复苏不会一蹴而就,积极稳健才能让产业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我们迎来了2023年文旅产业复苏的曙光。
然而,就像阳过之后的身体,转阴并不代表康复,内伤、隐患、后遗症,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慢慢康复。疫情3年,国内市场、技术发展、消费观念、主力人群、营销渠道、投资意愿、金融政策等均产生变化,若只想简单地走老路,将难以到达彼岸。所以,文旅产业要复苏,产业生态不仅仅是修复,还需要重构,让行业主体的商业模式形成新的价值闭环。
如何去重构呢?被疫情破坏的产业链,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从业者一起找到路径,进行有效干预,尽快达到新的平衡。
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传统文化现代创意表达,频繁在各种文化业态中出圈,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成为制胜关键。在进行旅游项目宣传推广时,把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纳入其中,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把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纳入旅游线路、融入景区景点,形成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鼓励补齐产业短板。扶持激励政策要多些雪中送炭。认真研究和分析行业短板领域,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在此领域中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更多企业进入,既是产业生态需要,也是企业找到蓝海的可能。
奖励人才提升引入。找回流失的人才、提振信心是关键。市场创造岗位需求,政策解决人才梯队的后顾之忧,引入具备创新性和跨界整合能力的人才队伍参与重构,让回归变成提升。
促进消费扩大市场。近期旅游客流的暴增给了积极信号,但我们要理性地看到,比起疫情发生前,客流量还远未完全恢复。要用数据说话,客观地评估市场的变化和把握预期。要用好方法,如各地政府发放的旅游消费券就起到了较好的促消费作用。
用心服务做好产品。文旅产业又归根到底还是要产品吸引人,服务体验好。3年时间,大浪淘沙,一些同质化、粗糙的旅游产品被市场淘汰,强文化、高品质、强体验的好产品沉淀了下来。在行业重新洗牌的机遇下,千万不要轻易走回雷同的老路。
转变思维运营为先。过度投资而无法运营的文旅项目,是行业发展之殇,历经千帆回眸再看,以运营为始以运营为终的思维,才能铸就好的文旅项目。运营能力是行业短板,也是产业复苏市场需求的重点领域。
未雨绸缪忧患意识。在这个“变化已经常态化”的时代,在文旅产业终于可以发力的时候,要对困难和变化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加倍注重现金流。产业复苏不会一蹴而就,积极稳健才能让产业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近期各省区市两会正在陆续召开,相信经济复苏将是重点话题,建议相关部门和行业从业者,积极提出意见建议,推动相关政策出台,助力文旅产业更快恢复并升级。
熬过寒冬,春风绽放花千树,期待文旅复苏的脚步越走越坚实。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库成员 吴 晖(本报记者 张 婷 采访整理)
编辑:澜澜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