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恢复上架后,低调了一年多的滴滴慢慢活跃起来了。
首先是积极探索新业务。
3月初,滴滴企业版悄然更新,新增了商旅、费控等功能,目标是打造一条涵盖预算计划、出行及酒店预订、费用垫付及报销的企业差旅服务链。一番变动之下,滴滴加码企业服务,将B端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的意图已经十分明确。
随着疫情管控告一段落,企业员工差旅出行需求激增,B端市场具备较大增长潜力。滴滴在出行行业积累的技术、经验和资源,也为其切入企业服务赛道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滴滴也从未放弃追逐自动驾驶的梦想,3月27日,滴滴在广州花都召开了“智启花城·车联未来”主题大会和智能网联车示范运营启动仪式,宣布开启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
其次,滴滴也主动关停了部分边缘业务,重新规整资源。滴滴云日前正式宣布,从3月31日起不再对外提供公有云服务,用户需要在6月30日24时前进行资源备份迁移和余额提现。
在下架的日子里,滴滴营收、用户规模虽受到一些影响,但好在霸主地位尚算稳固。不过随着网约车C端市场逐渐触及天花板,老大哥滴滴也需要在收放之间,及早寻找后路。
当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会如影随形,等待滴滴和程维的,是一轮又一轮艰苦战役。
缓过劲的滴滴,积极拓增量
滴滴重新活跃起来、加码新业务,有两个主要背景。
一是基本盘稳固,网约车霸主地位无可动摇。主业表现稳定,滴滴自然有底气探索新出路。
根据长桥海豚投研的统计,2022年滴滴网约车市场份额约为80%,虽然比巅峰时期超九成的占有率略有退步,优势仍相当明显。尤其是在旗下各大APP恢复上架和新用户注册、疫情管控优化提振出行需求后,滴滴的业绩已出现复苏曙光。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2月滴滴出行总订单量环比增长13.7%日均订单量则同比大涨26%至1658万单,创近一年新高。如果算上滴滴旗下花小猪出行日均160万的订单量数和近7%的市场份额,滴滴在出行市场的统治力更加强大。
横向对比也能看出,在滴滴回归后高德、美团、T3出行等竞争对手都安静了许多,网友、媒体也没有再讨论“谁能取代滴滴”等话题。3月6日,王兴发布内部信,宣布将网约车业务并入美团平台,后续将减少资源和人力投放。美团主动收缩,基本上等于放弃和滴滴正面硬刚。
。
至于第二重背景,和市场大环境有关——网约车这个蛋糕就这么大,天花板近在眼前即便滴滴能把网约车老大这个宝座坐稳了,成长空间也有限,放眼全球市场也是如此。
3月28日,网约车平台Lyft的候任CEO David Rish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正计划通过降价的方式和Uber竞争,并否认了出售传闻。Lyft如今的处境,甚至比滴滴都尴尬得多:海外版图面临萎缩,Uber市场份额进一步壮大,网约车行业似乎已经容不下老二。
更何况,就连Uber都已经不那么依赖网约车赚钱了。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四季度Uber总营收86亿美元,同比增长49%,出行和外卖业务的总订单额分别为149亿美元和143亿美元,几乎持平。疫情消退和公众出行需求反弹,确实为出行业务提供了助力,但如果单凭出行,Uber绝不可能实现如今的营收规模。
网约车公司寻找副业,早已成为共识,滴滴也不能免俗。在此之前,其实滴滴已经测试过许多不同的路线:外卖、货运以及社区团购业务都曾投入大量资源,可惜结果不尽如人意。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这些业务做不起来,和外部因素、自身决策失误都有关系:比如新业务无法发挥原有优势,或者市场潜力不足。
外卖、社区团购竞争激烈又有美团、拼多多等巨头一同竞争,滴滴从零开始难度可想而知。此外,这些业务和滴滴自身的出行业务并不太多交集,滴滴在人力、车辆、数据方面的优势无从发挥。
吸取教训后,发力货运似乎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但问题在于,同城货运和网约车一样天花板不高,且市场早已饱和。深耕货运市场多年的货拉拉、快狗打车两大平台,处境就不算乐观。
财报显示,快狗打车2022财年经调整净亏损达到2.29亿元,近三年累计亏掉18亿。日前刚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的货拉拉,2022年总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0.36亿美元和5320万美元,在还是货拉拉多年努力后首次实现盈利,可惜利润率仍相当微薄。
去年3月,有消息称滴滴货运暂停开城计划,将资源重新集中到出行业务中。这也意味着同城货运已非滴滴核心项目,公司需要另寻增长引擎。
有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如今再度启航,滴滴必须充分吸取此前教训:新业务要具备良好的市场环境、能发挥自身业务优势,两个基础条件缺一不可。若非如此,滴滴很可能重蹈社区团购、同城货运、外卖等业务的覆辙。
滴滴 To B:企业级商旅出行不容小觑
先看企业差旅服务。价值研究所认为,现在并非最好的时机,但可能是最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