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月,成都税务如何实现小微企业留抵退税超九成?
发布时间:2022-04-27 07:03:29|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稳增长保就业,税收是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之一。从此前的“减税降费”,到“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从2016至2021年全国新增的累计超8.6万亿元减税降费,到2022年再创新高的约2.5万亿元退税减税。所谓“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看得见的是总量的增加,看不见的是“直达”的用心。

一个大变化,是“留抵退税”成了重头戏:2.5万亿元中,留抵退税将达约1.5万亿元,占到总量的六成;同时今年的留抵退税,进一步扩大了适用企业行业范围,尤其是涉及大量存量留抵税款,退税条件也有所放宽。

更重要的是,“及时雨”要快,才能更显效用。4月1日,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开始实施。仅半个月,截至4月15日,全国已有4202亿元留抵退税款退到52.7万户纳税人的账户。这意味着,1.5万亿元中近三成的留抵退税款,已又快又准地落入企业“口袋”。

成都税务工作人员走访辖区企业,确保政策红利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聚焦直达快享 成都优先安排小微企业留抵退税

成都的这一数据之所以格外引人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小微企业”本就是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关键词之一。

以前小微企业只退60%,现在不再限制,是100%的退。同时按国务院安排,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将覆盖所有行业的小微企业、按一般计税方式纳税的个体工商户,除了增量留抵税款当月全额退还,也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款。

据测算,今年我国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退还增值税留抵税款将近1万亿元,约占2022年1.5万亿元留抵退税规模的三分之二。

这其实是对症下药的体现。今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而中小微企业正是“市场主体”中的绝大多数,是保就业的重要力量:中小微企业占我国市场主体的90%以上,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

也正因如此,在退税操作上,2022年留抵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

另一个细节是,为尽快释放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在帮扶市场主体渡难关上产生更大政策效应,财政部、税务总局明确提前退还中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中型企业,可以自2022年5月纳税申报期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

在此背景下,提前于4月12日就已完成当地超过九成的小型和微型企业留抵退税,成都税务动作之快可见一斑。另据最新数据,截至4月12日,小微企业的留抵退税额已占当地总额的近三分之一。

“越是小微企业越是等不起。退税款越早到达企业口袋,就能越早解其燃眉之急、越早发挥生产作用助力国家稳经济保就业的最终目标。”充分理解国家政策的用心、充分理解小微企业的艰辛,“通宵达旦”成了成都税务人4月以来常见的工作状态,为的就是“优先”二字。

落实行业新政 存量退税解交通运输业燃眉之急

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2021年国内增值税收入约6.4万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增值税,简单来说即用当期卖掉商品服务等产生的“销项税”,减去购买设备原材料等产生的“进项税”,所得差额作为应纳税额。若前期购进设备昂贵或因销售受阻等原因,“进项税额”未抵扣完,就产生了所谓的留抵税款。

而2022年留抵退税范围扩大、条件放宽,受益的不仅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相较从前主要对部分先进制造业的增量留抵税额实施全额退税,不设置60%退还比例,今年政策扩大到全部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六个行业。

同时,我国自2018年起探索建立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主要针对增量留抵税额。今年除了增量留抵税款当月全额退还,也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款——这对于需要购进大量设备或车辆的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行业意义重大。

而这两大行业,正是疫情之下目光所聚之处。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疫情中受影响明显,是保障物流通畅的关键。

两大行业因此也成了成都税务的关注重点。据最新数据,截至4月12日,成都六大行业留抵退税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一个行业的退税额占比就已超过半数;排名第二的为制造业,其在当地六大行业留抵退税总额中占比超过20%。

位于成都“北大门”的新都区,坐拥作为中国西南最大的公路港货运集散基地——新都智慧物流产业园。当地物流企业总户数5086户,占到新都区所有市场主体总数的近一成;物流企业留抵退税金额在该区此轮留抵退税金额中占比13.2%。

要探究成都如何将相关行业的留抵退税落实得这样“又快又准”,新都区是一个绝佳的观察样本。

成都通集物流有限公司是新都一家中小型物流企业,业务覆盖全国各省市。此次,该公司享受的留抵退税高达133万元,这一退税额目前在新都区相关企业中排名第三。

金额高,源于“交通运输行业的特殊”——通集物流财务负责人李燕告诉我们,2019年下半年至今公司已新购进了20余辆货车,“每个大车成本几十万,一辆车每年的保险支出又是几万”。

此前没有存量留抵退税的政策,疫情之下,公司业务量减少,销项税额大幅降低,这部分留抵税额只能向后顺延,加上司机额外的防疫隔离成本,这都加剧了资金的紧张。目前,该公司每月成本约20万元,几乎无盈利,生存艰难。

“及时雨”正是在此背景下“从天而降”。4月上旬,李燕刚完成当月增值税申报,税务联络员就主动打来了电话,告诉她其公司可留抵退税100余万元。

“我们第一时间登上电子税务局网站,结果公司前期留抵有多少,应该退的增量是多少、存量是多少,系统已清楚明了地自动填入,很快,133万的退税款直接到账”,李燕说。

“这笔退税款可以覆盖公司大半年的成本”,大大助力了企业的度过难关。

读懂“直达”用心 多环节功课前置实现“又好又准”

实际上,无论是全部退税资金直达企业,还是今年中央财政对地方财力支持的资金直达市县,众多细节背后都是务实推进惠企政策,避免在中间环节出现时间上、金额上的漏损的良苦用心。为了落实这份“用心”,各地因地制宜做了许多努力。而放眼全国,将政策从“纸上”落到“账上”,成都税务无论是速度还是准度无疑都是亮眼的一个,其经验值得参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落实新政策,无论对从企业还是税务一线工作者而言,首先要做的,是充分了解“新”在何处。就此,近期成都市税务局对内面向税务干部组织培训60余次;对外则面向纳税人组织了24轮培训,参训约1.5万人次。

而要实现“好”,这只是第一步。因新的政策向小微企业倾斜,今年留抵退税也呈现出户数多、小额退税占比较高等特点,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工作量。要在此背景下实现更快的速度,成都许多区县税务局自我加压,提前预设时间点。

例子之一是成都市武侯区,该区10多万户企业纳税人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0%以上。为了“更好更准”,武侯区税务局“工期倒排”,将时限自定为4月21日,尽早为相关企业完成退税。

实操过程中,成都税务还主动为中间衔接环节“上油润滑”。一方面,“从上”做好各部门沟通工作。另一方面,当地也努力“自下”进行提速。

今年,为避免此前部分地区因财力不足而对留抵退税不积极、设置退税限额和拖延退税等情况,国务院专门在中央财政按现行税制分担50%退税资金的基础上,再安排1.2万亿元资金设立三项专项转移支付。

在此背景下,成都税务局已提前多次与当地财政部门、人民银行等进行了沟通,以保证纳税人申请退税后,退税款能尽快落实。

为了实现更“好”,成华区税务局专门设立了“留抵退税全流程集中办公区”,将税费纳税服务部门、税源管理单位、收入规划和核算部门等多个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集中”,实现从线上到线下、前台受理到后台审核的无缝连接。

为了更“准”,温江区税务局将相关政策宣讲根据企业分类,在纳税服务平台上精准投送。因为“精准”,相关投送的打开率可以超过50%;企业阅读后,又能立竿见影地推动退税办结率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成都税务的种种努力,已在退税数据上显示成效。而春天落下的这场“及时雨”,也必将助力企业的健康成长。文/黄谨之

编辑:于竹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