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动漫迅猛发展 动漫审美教育的价值仍有待挖掘
发布时间:2022-07-31 09:45:12|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金城

 近年来,中国原创动漫迅猛发展,涌现出《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等一批经典品牌,与20世纪8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山水情》等水墨动画遥相呼应,形成国潮动漫的典型风格特征。

 
动漫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能够通过夸张而富有动感的画面,在短时间内将故事讲述出来,属于学生在掌握“口头语言”“文字语言”以外的第三种语言——“图像语言”,这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一种语言能力,通过图像语言系统的建构,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视觉阅读水平和审美表达能力。
 
青少年群体是动画、漫画的核心受众,如何通过动漫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表达力,并提升人格修养、丰富精神世界,是摆在艺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  
 
动漫作为流行视觉艺术中的一种浓缩的艺术手段,它的影响范围正越来越广。例如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既属于应用设计,同时也是特征极其鲜明的动漫形象,在冬奥会举办期间一夜出圈,引起国内外粉丝的极大兴趣,使得冬奥会的传播更具现代感、更有亲和力。
 
随着流行文化不断发展变革,时代对当下动漫艺术教育的整体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课堂中,应该明确21世纪美术中动画漫画教育的特点和走向,应该与各类基础课相结合,使充满新鲜活力的动漫元素在中小学美学教育中产生应有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激发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生成尤为重要,动漫当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有趣,过去以图书阅读为主,如今通过手机介质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在中小学校开设有关动画、漫画课程,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漫画家、动画家,而是为了引导学生们去关注世界、关心社会、关怀他人,分清是与非、美与丑,培养学生的幽默特质,增强辨别力、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训练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在现代教育中,如果一味去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而忽视了想象力的培养,将无法实现素质教育。因此,通过动画、漫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与素质教育目标相得益彰。动漫从属于流行文化范畴,是中小学生较容易接触到的艺术形式,充满吸引力。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出现经典动画、漫画,必定会对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人生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动画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绚丽多彩的场景、轻盈舞动的线条,会使观赏者获得愉悦与满足,并得到独特的审美体验,增强对现实情感、感受的分析评判能力,有益于青少年成长进步。  
 
中国动漫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大多归类在美术课程之中,且结构设置比较单一,缺少不同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导致过多重视技法训练而忽视审美感受,片面追求美术的表现功能,使动漫教育成为生硬无趣的说教。因此,在现代动漫教育中,必须重视学生整体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加强动漫与文学、音乐、电影之间的联动,让各个艺术学科联动起来。
 
当代美学家鲍列夫指出:“如果说社会的其他教育对人的发展有着局部的作用,那么艺术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涉及到人的每一根神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动漫作为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灵活运用,可以促进中小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当然,我们在探讨动漫艺术为青少年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动漫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比如一些国外漫画中,包含有色情、暴力、死亡等不良信息,对孩子的心灵会产生消极影响,严重影响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越来越多带有商业化元素的卡通文化走进校园,也容易令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模糊,失去价值评判能力,出现审美意识偏差、审美标准缺失等现象,长此以往会带来学生日常生活、行为处事、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低俗化倾向。所以,动漫教育必须注重审美文化内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在建立课程体系的初期便打好基础。  
 
随着整个素质教育体系的日益成熟,富有活力的动漫艺术走进中小学课堂,让美术教学得到丰富,使美育、德育融合发展,让学习艺术化,让艺术生活化,是一件富有意义的教育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动漫工作者携手合作,共同创造。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副主任)
编辑:于竹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