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抱团谋共富绽放乡村“生命力”走宽乡村振兴路,打破“单打独斗”,推动“抱团发展”,实现“1+1>2”的作用,全域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推行“党建+信用”“党建+积分”等机制,将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公益性指标纳入乡风文明评议清单,评议结果与信用等级挂钩......
“党组织牵头领办,党员带头示范,我们跟着干。”在当涂县黄池镇劳动村“云上劳动”电商孵化基地,看着自家“油菜薹”搭乘“网络快车”畅销全国,“快乐青年”品牌创办人芷韦劲头十足。
吸引周边12家电商入驻运营,6家农业企业、9位创业青年进驻……电商平台搭起来,龙头企业引进来,打造农业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配送、学生研学实践、电子商务等全产业链,如今的劳动村,正踏上“一产接二连三”产业联动、全面致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个个“劳动村”,赋予田野新希望,奏响共富新乐章。近年来,我市突出党建引领,加强全域谋划,找准振兴路径,持续深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强扶优”工程,实施以“党组织领办、党员带领,促进共同富裕”为主要内容的“双领共富”行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群众“双增收”,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注入了强劲动能。
党组织领办,凝聚发展“向心力”
旖旎山水间,“白衣”染茶香。走进含山县清溪镇白衣村,群山环绕、溪水潺潺,一垄垄茶树依着山势蔓延开来,在骄阳下愈发明亮葱茏,于微风中散发阵阵茶香。而随着茶香弥漫的,还有强村富民的希望。
近年来,白衣村抓党建、兴产业,立足当地山场资源,选准茶产业为村级主导产业,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变荒山为茶场,建设村集体茶园385亩,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从“零”到100万元的突破。
产业发展渐入佳境,瓶颈也随之而来。“一是村干部需投入大量精力用于茶园管理与经营,渐感力不从心;二是缺乏专业化管理和运营体系,产业后劲不足,带动效益有限。”村党总支书记万磊很是发愁。
如何破题?2023年4月20日,含山县红润白衣茶叶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白衣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组建专业团队,负责村集体茶园的运营管理,以市场化、专业化打开产业发展新局面。
为组建合作社,白衣村组织党员、群众前往外地学习观摩,了解合作社运营模式、收益分配;在村集体出资55.96万元的基础上,5名村干部示范带头,出资5.5万元入股合作社;吸纳所有脱贫户、监测户入社,并以劳动入股的方式解决脱贫户筹资难问题。
如今的白衣村,在村党总支和合作社带动下,经营主体和村民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愈发高涨,全村茶园规模达到2539亩,基本实现“人均一亩茶”;闲置的白衣小学变成茶叶加工厂,金冲、蛮张自然村美丽“绽放”,民宿、农家乐建设在即……茶旅融合发展的图景正徐徐展开。“有了主心骨,人、地、钱等资源要素都激活了。”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打造过硬党支部的重中之重,推广实施“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机制,增强党组织领办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
市委三年一个行动计划、一年一个攻坚目标,加强规划统筹,实行周期管理;县区、开发园区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配套政策,乡镇抓好任务推进和日常管理;各部门做好跟踪、扶持、协调、服务等工作;党组织领办工作质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绩效与村干部履职评价、年度考核、奖励资金挂钩……压实责任,力量开始集聚。
协调11个部门出台13条扶持措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安排村级留用地指标;市财政每年列支不低于2000万元,带动各级财政投入资金3.915亿元;投放“振兴快贷”等信贷产品17款,注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破解瓶颈,要素得以保障。
此外,我市创新建立集体经济“赛马”机制,发展热潮持续涌动。目前,我市411个村领办股份经济合作社411个、专业合作社48个、公司293家,培育扶持优质集体经济项目达623个。由此,掀起了一江两岸“赛马”,你追我赶的“风潮”。
“领头雁”振翅,迸发创新“带动力”
清晨,见到博望区博望镇滨湖村党总支书记章遵楠后,他的脚步就没停过:拉着养殖户陶升平,问龙虾收成、看稻苗长势,共同谋划接下来稻虾混养基地的扩建;来到高标准农田旁,叮嘱种植户注意水稻田间管理,问起村民分红是否到账。“如今一亩田的收入是以前两倍多。”听到村民吴基芳的回答,章遵楠的脸上满是喜悦和自豪。
滨湖村是博望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村,曾因无实体企业,集体经济薄弱,想办点事总心有余而“钱”不足。“靠田吃田,向土地要效益。”自打成为村里“当家人”,章遵楠就在土地上做起了文章。
2019年,章遵楠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胆创新,通过“户户联合”“村村联合”对农田、水面资源进行流转整合,以村集体为主体在市公共交易平台挂网发包,建立“保底+分红”利益共享模式。近三年,滨湖村不仅实现村民分红223.4万元,村集体增收140余万元,更为全市的“金土地”工程创造了“博望经验”。
乡村振兴,强村富民,利用好如章遵楠般点土成“金”的“领头雁”是一大关键。
我市坚持打开视野选能人、用能人,深入实施在外能人回引、本土人才挖掘、退役军人择优选拔、大学生递进培养“四个一批”计划,选优配强村干部。2021年村级换届选拔了826名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占比从上届的11%提高到32%;141名选派干部下沉一线,带着新理念、新方法、新变化,驻村帮扶集体经济发展。
我市还创新推进“两平台一机制”(村居工作者管理平台、村民“大管家”服务平台和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建设,常态化开展专题培训、外出考察、跟班学习等“本领提升”行动,组建“产业发展服务团”“兴村名师帮带团”提供智力支撑,让一批批干部在农村广阔田地里淬火磨炼、快速成长。
“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样是农村创新创业的主角,是托举乡村振兴的“重量级选手”。
在和县善厚镇五月村的蘑菇大棚内,黄明荣手上动作娴熟,一看便知是采菇高手。而从自己种菇采菇,到入职村党总支领办的五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红五月”食用菌种植项目的生产经营,他已完成角色的转换,从“高手”变成了“带头人”。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运营、党员能人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如今的五月村,新建大棚12个、冷库1座、钢构厂房600平方米,打造原料制作、菌菇生产、储存销售等于一体的“链式”产销模式,食用菌种植产业正踏上兴旺之路。
近年来,我市以党组织为引领,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先后把525名党员培养成发展致富能手、102名发展能手培养成党员,带动党员群众创办协办致富项目843个,一个个本乡本土的种养能手、带富能人冒出来,成为农村发展、农业升级、农民致富的强大助力。
抱团谋共富,绽放乡村“生命力”
人才、政策、资金开始集聚,沉睡的资源渐被唤醒,如何让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成为头等大事。
在博望区博望镇山宁村,随着汩汩清泉变成了“富民水”,该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两年内涨了四倍;在兴望科创园与小微企业创业园(双创园),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跑出博望区十大园区建设“加速度”……曾经的沉睡资源,正变成一个个致富“源泉”。
2020年,在博望镇党委推动下,11个行政村抱团发展,投资入股成立兴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统筹各村闲置资金、资产、资源,开展土方建设、城乡物业、土地发包等业务,打造稻渔综合种养、生态茶园、标准化厂房出租、纯净水厂等项目,全面打响“山水兴望”品牌,做活“土特产”文章,实现2022年全年收益1200多万元,分红760万元,11个“大股东”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0万元。
“口袋有钱,底气就足了。”博望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夏海燕表示,2022年新城村给村民分红150万元、滨湖村给村民分红75万元,全镇村民一个不落购买了“乡村振兴保”,各村利用分红资金给村民再分红、购买保险或投入村物业建设,正逐步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打破“单打独斗”,推动“抱团发展”,实现“1+1>2”的作用。我市围绕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十大途径”,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广推“抱团发展、村企联营、村银共建、飞地发展、抱团致富、以强带弱”等发展模式,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参与劳动、入社分红等参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形式愈加多样,逐渐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实现“单一型”低层次向“多元化”高水平发展的转变。
2022年,全市411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突破75万元,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达6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63元,均位居全省首位。
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在当涂县大陇镇新丰村,把自家院墙拆除让给公共马路,把自家老房子让给村民做议事会场所,把自家附属农屋让给村里建农耕文化馆,村民陈章富的“三让”故事传为佳话。
我市坚持党建聚民心,全域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推行“党建+信用”“党建+积分”等机制,将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公益性指标纳入乡风文明评议清单,评议结果与信用等级挂钩,与信用积分挂钩,与合作社分红挂钩,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汇聚起奋进振兴的强大正能量。(记者 邓婷婷 吴黎明 实习生 高含莳 通讯员 赵广超 倪宏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