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好高原“粮仓”,档案开出“粮方”——贵州省安顺市制订档案“七要素”关键指标加强储备管理保障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为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守护好群众“米袋子”,让人民群众端稳手中的饭碗,地处云贵高原黔中腹地的贵州省安顺市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出库管控等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创新载体方式,全面推进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储备粮管理,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在不久前出台的《安顺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中明确把建立储备粮质量安全全链条溯源档案作为粮食出入库、仓储管理、质量安全、作业规范、统计监测等全流程管理融合贯通的创新载体,与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的重要抓手,要求承储企业对包括原粮(含小麦、稻谷、玉米)、成品粮(含小麦粉、大米)和食用植物油(含食用植物原油和食用植物成品油)等储备粮入库后,须在3个工作日内按标准建立起逐仓(货位)储备粮质量安全全链条溯源档案,明确专人负责如实记录粮食质量安全情况,储存周期结束后,质量安全档案保存期不少于5年。
安顺市始终保持粮食质量安全问题“零容忍”态度,以加强档案建设为粮食质量安全又加了一道“安全门”,旨在通过规范检验检测原始记录、质量档案记录,保证储备数量真实、质量安全可追溯,切实筑牢粮油储备管理的“安全防线”,确保市级储备粮储得足、管得好,在应急情况下调得出、用得上。“我们针对涉及储备粮食安全的元素进行细化,拟定全链条溯源档案全流程记录‘七要素’关键指标,让粮食信息更透明,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安顺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说。
为切实加强和完善储备粮质量安全全链条溯源档案建立、管理、利用工作,全面、真实、及时地掌握储备粮食“从农田(场)到仓库到餐桌”等各环节情况,安顺市将从规范建档程序着手,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紧盯全链条溯源档案全流程记录“七要素”关键指标这个关键,督促指导承储企业建立并保护记录档案,具体包括:一是入库粮食基础信息记录要素,包括粮食品种、粮食产地、收获年度等;二是供应方记录要素,包括供应商资质、准入申请、法人(或个人)信息录入等;三是入库前物流环节记录要素,包括原料购买、加工过程、包装、标识、运输等;四是入库前登记记录要素,包括采购合同、入库时承储企业逐车自检报告、粮食产地农药残留检验合格报告等;五是日常管理记录要素,包括货位及数量、质量等级、品质情况、仓号及仓房类型、存放方式、管理人员信息、储备粮仓储库管理情况记录、施药情况(含药剂名称、用量和施放日期)等;六是粮食安全检测记录要素,包括年度强制检验报告、常规质量指标检验报告、主要食品安全指标检查报告(重点检查镉、铅、总砷、总汞、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农药残留等指标)、有关质量安全问题记录及整改情况、储备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巡检记录等;七是出库用途去向记录要素,包括销售方信息、出库数量、出库检验项目记录、所有购货发票和销售发票留存记录、标签及管理批次号的管理记录等。
此外,以建立储备粮质量安全全链条溯源档案为契机,安顺市还积极开展储备粮安全监督检查,督促承储企业依法履行并严格落实储粮安全主体责任,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出库管控等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发挥档案基础性保障作用,强化“全流程管控、全要素检测、全链条记录、全覆盖检验”工作机制,持续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并要求各承储企业必须主动公开全链条溯源档案经认证信息作为进入市场的依据,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采购和销售。
供稿:安顺市档市案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