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这个在科幻文学领域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粉丝网站,其运维方式,遵循的却是维基百科的“众包”模式——除网站的运营和迭代开发由天爵自己负责外,站内信息均由愿意帮忙的幻迷来填充,有的是提供资料,有的是帮着勘误,有的是帮忙翻译,有的从事录入工作,还有的帮忙写点东西……
在今年七月公布的第81届雨果奖入围名单里,天爵、河流等幻迷入围“最佳粉丝作者”,《中文科幻学术速递》《旅行星球》《零重力报》等粉丝刊物入围“最佳粉丝杂志”。
在科幻领域内,科幻粉丝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仅凭借着“为爱发电”,对科幻事业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拿入围的科幻粉丝天爵参与创建的中文科幻数据库(CSFDB,Chinese Science Fiction Database)举例,如今,该数据库已收入科幻人物 20191人,作品 43816篇/部,图书16079册,实体/虚拟报刊及网络发表平台677个,各类科幻组织1200家,国内外重要科幻奖项57项,建立了华语世界规模最大,考据最深入的科幻知识图谱。
很难想象这样庞杂的工作几乎全部由粉丝群体完成,他们因为热爱走到一起,花费大量的精力,只为编织一场关于科幻的梦。
壹
在中文科幻数据库的介绍页上,透露出天爵等一众幻迷们的“科幻野心”:
“我们将向公众提供多角度的信息检索服务、数据可视化服务与分析业务。在不远的未来,你想知道的有关科幻的一切,都将从这里开始。”
2019年,天爵等人开始搭建中文科幻数据库,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一群人常常工作到凌晨2、3点才沉沉睡去。在他们的努力下,这座中文科幻数据库宛如科幻界的百科全书,不仅可以查阅到最新出版物的新信息,还有一些例如晚清民国时期的科幻专题,甚至为科幻信息的主题词条,例如赛博朋克、蒸汽朋克等等,提供了中英文对照,以及作为主题标签和作品关联起来的专题目录。
用天爵的话来说,在国内,但凡有人想深入了解一下科幻的内容,都绕不开他们的网站。
比如说,作为舶来品的科幻文学,“翻译作品”在国内科幻出版领域占据着较大比重。但由于翻译原因,国内许多译文科幻作品的译名五花八门,甚至夹杂着一些翻译错误,这导致国内读者在了解世界科幻作品时出现了很多障碍。
对此,中文科幻数据库的团队成员,以及许多其他爱好者(如科幻粉丝团队“久隆计划”和克兰西贝尔等豆瓣网友)进行了大量科幻译文原文的考据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幻迷们在信息检索和研究方面的障碍。
他们依托数据库的知识图谱,把众多译名归结到同一个作品中,以便于在数据库中清晰地查阅同一位科幻作家的作品在国际上的流动情况。比如,根据近年的考据工作,研究者发现,在民国时期,中国就翻译过坎贝尔、根斯巴克这些美国著名科幻编辑手上的小说,这代表着当时就很有可能存在着与科幻有关的间接的国际交流活动。当他们更进一步考察小说的引进路径时,发现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小说《月界旅行》(也译作《从地球到月球》),实际上是先从法文翻译成日文,再从日文翻译成中文引入国内的(这个转译就是由鲁迅做的),“那就代表着当时科幻的国际交流活动就会更复杂一些,让我们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也会有不一样的了解。”
有趣的是,这个在科幻文学领域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粉丝网站,其运维方式,遵循的却是维基百科的“众包”模式——除网站的运营和迭代开发由天爵自己负责外,站内信息均由愿意帮忙的幻迷来填充,有的是提供资料,有的是帮着勘误,有的是帮忙翻译,有的从事录入工作,还有的帮忙写点东西……
在他们的网站上,有一份“贡献者名单”,天爵说,十分感谢各路帮过忙的朋友,这份名单目前仍然还在补充。
贰
高校科幻社团,是科幻读者中的主力军。在中文科幻数据库之前,天爵等人还制作过一个以“国内科幻资料站”为目标的科幻维基百科。虽然因种种原因以失败告终,但终归还是遗留下了一些“科幻财富”,比如其中的科幻社团资料不仅帮助一些高校社团梳理了自己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其他科幻粉丝的工作提供了帮助。
同样入围本次雨果奖最佳粉丝作者的河流,也在科幻社团的信息梳理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河流,网上有幻迷这样评价,“以耐心、细致整理高校科幻社团史料而扬名,虽年少却已历经磨难”。
河流曾说,谈到与科幻的情结,自己一般会回答是因为疾病的缘故才开始整理科幻资料。
河流的身体确实不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银屑病……零零总总一堆疾病名词,都聚焦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但同时,他又是此次入围本届雨果奖最佳粉丝杂志的《零重力报》的主编,发起科幻公益项目“科幻维基留存”和“中国高校科幻协会历史考古与建档计划”,并协助“久隆计划”网站进行“中国科幻粉丝杂志统计”。
据河流《我的个人国际科幻交流史》所述,三年前,他在中国科幻学者三丰的帮助下开始接触科幻圈,参与到中文科幻数据库的早期筹备工作,也参加了一些公益科幻活动,逐步进行了中国粉丝科幻杂志的历史考证。次年,河流开始做中国高校科幻社团的历史考证,那年年末,他与全国80余所高校的科幻社团建立了联系,他找到当时所有的时任社长,收集了100多张签名,制作了一张《中国高校科幻协会全家福》的图片。
正是因为这张图片,河流也踏出了对外交流的第一步——2022年1月2日,他在网络上搜索到了20多个英美高校的科幻协会邮箱,以“中国高校科幻联盟”的名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发出一封封英文问讯邮件。河流写道:“过去很少有中国科幻迷主动联系外国科幻从业者,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给我造成了一种假象,即对外交流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真正亲自上手去做之前,我始终对那些在国际上宣传中国科幻的从业者们持有深深的敬意,在亲身体会过后更感不易。 ”
虽然只是对接外国高校社团,但这一段经历,为河流日后面向世界的交流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自此打开了通往国际科幻界交流的大门。
从2022年4月起,河流开始与外国科幻作家通过邮件进行联络、采访,好几篇稿件刊登在科幻行业期刊《世界科幻动态》上;今年4月~7月期间,河流发起了“高校科幻社团参观调研计划”,去往16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共计63所高校里,了解科幻社团的情况,见到了近300个科幻迷,积累了20000字的初始文字和2000张照片。
在河流主编的《零重力报》里,“国外科幻文化翻译特辑”也在推进。该专题翻译收录了50多个国家、总计84篇科幻历史及文化介绍文章,收到了30个国家的科幻组织及个人发来的问候语和祝福。该特辑预计在9月发布,并于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亮相。
叁
河流撰写和主编的高校科幻社团相关报告,很快吸引了科幻作家鲁般的注意(鲁般凭借作品《白色悬崖》入围了本次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奖)。
在这些报告里,河流提及到很多高校社团因为资金短缺的原因,导致许多科幻活动无法举办的情况。于是鲁般找到河流,请河流出面联系各社团,由各个社团提交有关举办诸如观影、制作杂志、论坛、征文比赛、线下聚会等科幻相关活动的资料,在对这些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后,最终由鲁般个人出资,为十二个科幻社团报销了约5000元资金。
其实更多的时候,科幻粉丝群体组织活动,会选择依靠相互之间的赞助。比如“零重力科幻”每个月举办征文活动,从一等奖到三等奖分别是200元、100元、50元,由一位科幻迷自发捐助,每个月举办一次,从2017年2月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就像是学者郑文光把科幻的Fandom翻译成“科幻迷之家”,而非常见的“迷群”“粉都”,“科幻迷”的身份,为更多仰望星空读者们,建立了远超地缘关系却又无比亲切身份认同,吸引着他们向科幻领域里燃烧点点星火。
从1980年中国第一个科幻粉丝组织——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科幻俱乐部成立以来,科幻粉丝一直在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科幻俱乐部的成员们曾致力于为中国读者介绍、整理、注释英美科幻小说,翻译了二十余篇国外科幻作家的作品;
三丰等人的“久隆计划”(名字来源于科幻收藏家徐久隆),对科幻历史出版物进行收藏、整理和电子化存档;
科幻迷钟天心,从2016年6月9日开始收集各种科幻比赛的活动信息,不仅为中国科幻创作者整理投稿信息,也做了很多资料存档工作;
还有在科幻作品评论上,科幻迷们专业又严苛,会针对每年最差的中文科幻作品进行评选,但对优秀的科幻作品,他们的夸赞与鼓励又毫不吝啬,据河流统计,每年举办科幻小说比赛的科幻粉丝团体就有大概有50多个……
在即将举办的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许多科幻粉丝将会带着他们的科幻作品参展,以及举办科幻对谈活动。这一场以幻迷为主的盛会,也将因为他们产生更多的期待与可能。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蒋庆 编辑 乔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