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儒摘下一串稻穗,数着一粒粒稻谷,对今年万亩水稻丰收信心十足。
“一般而言,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1%时,普通农作物品种的生长开始受到影响;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3%时,大部分农作物品种产量明显下降。”李强儒说,“海水稻具有吸收盐分、改良土壤的作用,盐碱地在种植海水稻4年以后,盐分会降到3‰左右,成为高产田。”
13日,由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在新疆阿拉尔市对耐盐碱水稻公开实收测产。经测产专家组现场评定,最终理论亩产结果为573.8公斤/亩。这是新疆耐盐碱水稻首次实现万亩连片高产。
这是10月13日拍摄的新疆阿拉尔市测产田块现场画面(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测产田块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六团十一连万亩水稻种植区,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为新复垦(撂荒多年)盐碱地10694亩连片种植。新疆农科院测量数据显示,该地块土壤含盐量3‰以上,PH酸碱度8.5以上,属重度盐碱土地。
新疆阿克苏地区及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稻区面积40万亩左右。在这里,水稻除了用来食用,还肩负着重要使命——作为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洗盐压碱、实行水旱(棉花等)轮作倒茬,改良盐碱地和次生盐碱地、防止土地荒漠化,降低土壤盐碱及减轻病虫害。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主任、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奉斌介绍,此次测产稻种采用新稻36号耐盐碱水稻品种,比一般耐盐碱水稻平均单产提高了近150公斤。
“耐盐碱水稻种植技术世界一流。”测产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参与测产后说,盐碱地改良的第一年就能实现水稻连片高产,相关技术措施将在现有水资源和土壤条件下,为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