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今年经历了较大的组织架构调整。此前,担任阿里云董事长兼CEO的是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随着阿里巴巴集团高管层在今年9月完成交接棒、张勇又意外辞任阿里云CEO,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同时接过了阿里云1号位,也就是说,这也是吴泳铭上任阿里云CEO以来的第一次“双十一”大考。
2023年11月12日凌晨,杭州未来科学城国际会议中心,天猫双十一晚会现场,乐队的旋律戛然而止,炫酷的灯光由明转暗,宣告了2023年双十一的落幕。
只不过,大屏幕上再一次没有显示最终交易规模的数字。
比起数字,其背后的意义或许更为重要。这场始于阿里巴巴(BABA.N、9988.HK)、始于2009年的购物狂欢节,在过去十四年里已经成为了一种“中国商业惯性”。从平台、商家、物流、供应链,到消费者,即便不主动参与,也会多多少少被裹挟入局。
而2023年的双十一,对天猫及其背后的淘天集团及阿里巴巴来说,有两大不可忽视的与众不同之处:
一方面,这是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的第一场双十一,是一场经济复苏与购买力复苏的角力。阿里巴巴与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JD.O、9618.HK)和(PDD.O),不约而同地喊出“低价”的口号,让那些商战中的“价值观”之争回归到理性消费的“价值”夺取。
另一方面,这是阿里巴巴宣布拆分后的第一场双十一,是一道关乎业绩底和成长性的证明题。《巴伦周刊》中文版曾在今年3月的报道中逐一阐述过淘天集团及其他阿里巴巴子事业群的价值所在,2023年的天猫双十一成为了窥视“分家”后的阿里巴巴的第一个窗口。
虽然,2023年迄今为止,二级市场对中国电商的态度十分审慎,但喧嚣散去后,投资者有必要重新理解阿里巴巴、中国电商及中国互联网。
疤痕与复苏
在天猫双十一晚会之前,两组的经济数据引人注目。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2023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0.1%;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4%。
再之前,海关总署11月7日的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中国进出口3.54万亿元,增长0.9%。尤其是进口数据表现突出,达1.57万亿元,超预期增长6.4%。
两组数据描摹的画面是,在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完全摆脱疤痕效应,但进口的惊人增长验证了中国消费强于预期。CMC Markets分析师迈克尔·休森(Michael Hewson)对《巴伦周刊》表示,进口增长是国内需求恢复的迹象,这最终应该有利于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商巨头。
还有一些更具象的画面:多位受访者告诉《巴伦周刊》中文版,“这么多年以来,对双十一越来越不敏感”,但他们仍然在双十一期间下单买了东西。在被问及双十一买了哪些商品、开销跟前几年相比有什么变化时,大部分人表示“只买了该买的”,“今年的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这个来自于小样本的表态其实不必过于消极地解读。“只买了该买的”,意味着购买行为终究还是发生了,正如淘天集团阿里妈妈及市场总裁家洛给出的数据,天猫双十一全周期累计访问用户数超8亿,打破了历史纪录。而鉴于每个消费者的“刀刃”各有不同,这令双十一的成交结果有了多点开花的趋势。天猫双十一的首条“战报”即显示,截至11月11日零点,402个品牌成交破亿,38600个品牌同比增速超过100%。
实际上,这确实是某种形式的消费回暖和经济复苏。正如多家机构看好未来中国经济复苏的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将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从此前的5%上调至5.4%,同时预计2024年中国GDP增速为4.6%,高于此前预测的4.2%。
即便如此,仍有长期跟踪电商行业的媒体人向《巴伦周刊》中文版婉言,自己“还是不太习惯最后没有在会场的大屏幕上看到成交总额的具体数字”——他指的是,去年的双十一“战报”,阿里巴巴仅表示成交总额“和2021年持平”;今年的则用了四个字概括:全面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