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底色 激活绿色动能:打造“青山碧水翠满城”的绿美阳江
发布时间:2023-09-21 11:25:29|来源:阳江市人民政府|作者:

  厚植生态底色 激活绿色动能:打造“青山碧水翠满城”的绿美阳江,打造绿色生态名片,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绿美阳江生态建设实现新跃升。强化植绿护绿扩绿,推动减污节约降碳,提升绿水青山综合效益,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绿水青山,阳江的优势和骄傲。

  全市森林覆盖率超57.62%,有国家湿地公园2个,省自然教育基地5个,义务植树尽责率连年达90%以上,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我市生态建设久久为功结出的累累硕果。

  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打造绿色生态名片,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绿美阳江生态建设实现新跃升。这是我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接续行动,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重要举措,更承载着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发令枪”已打响,相关县(市、区)和部门将采取哪些举措打造绿色生态名片?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精准发力植绿护绿扩绿

  让绿色“家底”更加充盈厚实

  草木葳蕤、碧水粼粼、鸟鸣啾啾……金秋九月,漫步在共青湖公园同心林,深浅不一的绿映入眼帘,澎湃着勃勃生机,为绿美阳江生态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厚植绿色优势,筑牢生态屏障,为推动绿美阳江生态建设实现新跃升夯实了基础。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指出,要强化植绿护绿扩绿,大力实施“六大行动”,让绿色成为阳江的鲜明底色。

  作为绿美阳江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市林业局以全面深化“林长制”为抓手,以“六大行动”为着力点,统筹推进林业各项工作。按照宜改则改、宜抚则抚、宜封则封的原则,优化重要生态区域低效林的林分结构,持续改善林相,提升林分质量。到2027年底,全市计划完成林分优化提升3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60万亩。

  聚焦既定目标,市林业局局长陈正伙表示,我市将进一步系统谋划、细化分解任务。重点加快无林地、宜林地造林,以及松桉纯林改造,将“双提升”任务精确分解到县、镇、村,落实到山头地块。加强沈海高速等重要交通要道沿线1公里内森林景观品质提升,以及漠阳江、那龙河等主要流域高质量水源林营建。


网络配图

  同时,加快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加快打造“1+6”绿美阳江生态建设示范点,谋划启动市区公园品质提升和碧道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乡村“四旁”“五边”空地,建设护路林、护岸林、景观林,建设森林乡村、绿美古树乡村,全力打造“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高品质城乡绿美生态环境。

  水是生态之基,城因水而美。市水务局局长冯志明表示,将因地制宜植绿造林,拓展生态生活空间,升级打造集安澜生态水带、绿美景观林带、文化休闲带、溪水经济带于一体的绿美碧带,建设江河安澜、秀水长清、生态宜居、和谐富足的幸福河湖。到2035年,规划建设碧道922.22公里。目前,已建成碧道174.52公里。

  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海岸卫士”之称。近年来,我市加大力度推进红树林保护和营造,已营造约2万亩红树林。接下来,将加快打造阳西程村湾万亩红树林示范区,力争到2027年底,全市营造红树林15000亩,打造“海上森林”。

  植绿护绿扩绿需聚众人之力。我市将持续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创新推进“互联网+义务植树”,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阳江故事,推动形成全社会人人爱绿、积极植绿、自觉护绿的生动局面。

  持续用力减污节约降碳

  让漠阳大地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除了持续扩容增绿,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加法”,我市还多措并举开启减污节约降碳“绿”色模式,为生态环境负担做“减法”,推动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漠阳江是漠阳儿女的母亲河。《阳江市漠阳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实施近5年来,漠阳江流域水质持续改善。2021年和2022年,漠阳江流域5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均为Ⅲ类,水质优良比例和达标比例均为100%。水务部门坚持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统筹实施漠阳江水域治理、岸线整治等重点工作,加强河湖管控,加密巡河频次,提升巡河质量,使用“广东智慧河长APP”巡河履职,持续推动河湖突出问题整治,维护河湖健康。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力军,市生态环境局将以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为抓手,更加自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国考断面水质达标为导向,加强漠阳江源头水保护,全面推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共治;以建设大气污染防治先行区为目标,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推进土水协同防控,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办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民生实事,努力让阳江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市政协副主席、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冯奕成表示,将持续抓好“双碳”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支持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零碳产业园、零碳社区、零碳厂区等试点示范。继续督促指导辖区内企业做好碳排放权交易,继续推进我市创建碳普惠制试点、海陵岛创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工作。

  海陵试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永禄表示,海陵岛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总体上从能源、产业、交通、生态、科普教育、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开展建设,旨在将海陵岛打造为以“多能互补绿色能源供应、互动式近零碳旅游、绿色低碳渔港综合体、低碳高效陆海交通、线下线上结合多元化宣教、海洋生态碳汇”为主要特点的近零碳排放示范区。目前,各领域各项工作正分步骤有序铺开。

  科技创新是低碳发展的源动力。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发挥科技项目引领作用,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据介绍,市科技局每年都会组织实施省科技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及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推进全市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成果转化。2020年以来,市科技局共支持污染防治、节能环保、降低能耗等项目21项。

  集聚合力增强绿水青山综合效益

  让群众端上“绿饭碗”

  吃上“生态饭”

  在阳江,绿水青山不仅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绿色银行”。在这座绿色富矿内,碳汇交易、林下经济、森林康养、休闲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目前我市重点打造林下经济新业态,着力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陈正伙表示,我市大力发展木本粮油,2023-2025年扩大油茶种植面积1.9万亩;壮大特色林果产业,提振地道南药产业,重点发展阳春砂仁、阳东益智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龙头培育,打造春砂仁、茶叶等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通过先造后补等优惠政策,扶持一批个人、企业种植沉香、黄花梨、檀香、楠木等珍贵、优质树种。进一步加快阳东大八、塘坪、红丰木器加工产业集群建设,打造木器加工专业镇。发展鸡笼顶高山草甸、花滩森林公园、滨海湿地等森林旅游康养新业态,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阳春市将以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推动生态产业建设,以春砂仁和阳春坚果为龙头,打造一批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生态产业园。重点扶持一批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建设完善的林产品市场贸易体系,积极发展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化贸易方式。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林下经济基地示范项目,促进林下资源、技术、资本、市场有机结合。

  阳春春砂仁产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项具体实践。阳春市蟠龙金花坑春砂仁基地负责人梁方生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基地坚持“要种春砂仁先种树”,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林下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接下来,基地将深入践行“两山论”,更好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动更多的农户种植春砂仁,推动阳春春砂仁产业实现大发展。

  依托我市河湖、水库、灌区、湿地等水利风景资源,冯志明表示,将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风景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水生态产品。重点打造江城区罗琴湖、阳春市东湖水库等一批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罗琴湖水经济试点项目,做好水文章,激活水经济。

  我市还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实现保障等一整套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

  短评

  耕耘绿美阳江 点亮幸福生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之所愿。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打造绿色生态名片”,擂响了在不断实践中续写“两山论”新篇章的战鼓。

  阳江地处南海之滨,山海兼优,文旅资源禀赋优异。我市立足林城相依、山海相连的自然生态本底,深入推进绿美阳江生态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绿色产业生机勃发,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实践证明,良好生态不仅可以改善人居环境,还能成为“绿色动力”。

  站在更高起点,锚定更高的“绿美”目标。我们要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抢抓有利时机,聚众人之力,积尺寸之功,全力做好“植绿护绿扩绿”文章,扎实有序推进生态环境全面治理,着力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推动绿美阳江生态建设实现新跃升,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阳江样板,让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强、底气更足、成色更亮。

编辑:澜澜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