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维和部队“和平荣誉勋章”获得者张钦:爱与和平不分国界。
军营铸钢铁意志,青春谱无悔华章。
12月28日晚,在“青春大讲堂——2024成都城市跨年演讲”的舞台上,联合国维和部队“和平荣誉勋章”获得者张钦,再次回到母校成都大学,讲起她在军营逐梦、非洲维和的故事。
从军营到维和:
爱与和平不分国界
挺身而出是中国青年的担当
穿上一身绿色军装,曾是张钦儿时起就怀揣的梦想。
2012年,张钦考上了成都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二那年,她通过体检、政审等层层选拔,收到了入伍通知书,踏出了追梦的第一步。
但等真的进了部队后,军人的辛苦,远远超出了张钦以前的想象。
张钦在演讲中谈到,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她在训练上严格要求自己。比如,为了增强体能,她长期坚持在胳膊和腿上绑上沙袋训练;为了能把枪端稳,她在枪口挂头盔、挂水壶,练习瞄准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在军营磨炼了两年后,2015年,通过层层选拔,张钦选择来到了非洲维和,而她所在的地方,是一个曾经被评估为全球最危险、最动荡的国家之一。
并且,就在她抵达维和地区的前一个月,刚刚有两名中国维和人员为保护平民而牺牲。
等真正到了维和地区后,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危险,成为了张钦和维和队友每天面对的现实。白天,当地人会直接带着枪支上街;晚上,他们也经常在枪声中入睡,在炮声中惊醒。
张钦说,自己离危险最近的一次,距离武装分子的枪口,不到一米。
虽然最终通过交涉,持枪人员放下枪离开了任务区,但张钦说,自己至今都记得两条腿颤抖的那种感觉。
如此危险的场景,不少人都对她维和的选择表示不解:用生命维护别人的家园,有意义吗?
在28日的演讲中,张钦回答了这个问题,“和平是不分国界的,爱也是不分国界的。面对有需要帮助的人,选择挺身而出,这是当代青年该有的担当。”
从维和到校园:
倍加珍惜学习时光
初心不改再出发
2019年7月,张钦光荣退伍,收起军装和勋章后,她又回到学校、回到课堂。
但离开校园多年,在25岁的年龄继续学业并不容易,张钦面临的难题是,要在极短的时间里把落下的课程补回来,而课程几乎是同届同学的两倍。
张钦说,那种紧张的感觉像又回到了新兵连,“不同的是,结束军旅生涯归来后,你知道它很难,同时也很清楚自己能克服它。”
2021年6月,她顺利毕业、考研上岸,2023年9月,张钦成为了四川大学传播学专业的一名在读博士生。
回顾几年的军旅生活,张钦说,部队磨炼了自己的性格,教会自己独立、担当,锻炼了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心态,同时,自己在军营里学会了坚持,勇敢,拼搏,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忠诚、责任和荣誉的重大意义。
而一年的维和经历,则真切地让她感受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是多么幸福,也倍加珍惜如今的求学时光。
在记录维和岁月的日记本上,她用真诚的文字写道,“这段军旅路,是我人生中最别样的风景。我的梦想已经完成了一半,也是这段路使我明白,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亲自去经历它与把它当成梦想的感受是天差地别的。”
如今回到校园,张钦对未来也有了新的规划,“军营之外,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和未知的挑战,我会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走完它。”